唐朝貞觀之治歷史故事

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政治方面

1.用人唯才(選用人才任賢方面)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材濟濟。

2.平抑門第(選用人才任賢方面)

太宗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過科舉,吸納有才幹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3.從諫如流(納諫方面)

太宗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諫。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

4.完善吏治(吏治方面)

太宗十分重視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一時政治清明。

5.完善制度(制度方面)

唐太宗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經濟方面

1.薄賦尚儉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注意輕徭薄賦,徭役的徵發不奪農時;同時太宗崇尚節儉,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並下令免去四方珍貢,從而農業及民生得以不斷髮展。

2.救災恤貧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唐太宗招撫流亡回鄉,授田給予耕作,以安定民生。唐初關中連年災荒,太宗即開倉賑濟災民,又準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出子女,使災民得以度過荒年。

文教方面

1.設館興學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學館,有十八學士,即位後更在京設弘文館,徵集圖書二萬餘卷;同時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國子監,延聘名儒出任學官,生員多至萬人,並接受新羅、吐蕃、日本等的君長派子弟來華求學,由是時文教生員背景多元,復興卓然有成。

2.撰經修史

命孔穎達等人修訂《五經正義》,統一南北經學;又置國史館,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開官修歷史的風氣。

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

太宗對外武功成就顯赫,曾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東突厥、薜延陀、高昌、吐谷渾等,並於西域置安西都護府,因此大唐聲威遠播,終貞觀之世,四方服悅,西北各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

唐朝貞觀之治歷史故事


唐朝貞觀之治歷史故事


唐朝貞觀之治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