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凶動機竟然是“嫉妒”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2008年4月16日上午,兩名採野菜的村民,向房山公安分局報案說:房山區周張公路旁邊的一個山坡下,有一個深藍色旅行箱,扔在那好幾天沒人管了。那個山坡都是鬆動的沙石,人一踩上去,砂石就嘩嘩的往下滾,偵查員趟著滾落的砂石,亦步亦趨的滑到了箱子旁邊。

打開這個箱子一看,裡面是一具女屍。偵查員的第一反應是,這裡不是第一現場。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經法醫的檢驗,死者是因窒息而死,年齡在20歲至30歲之間。偵查員利用各種設備對旅行箱進行了檢查,但是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線索。就在偵查員工作的時候,那兩位報案的村民對偵查員說,其實早在兩天之前,他們就已經發現了這個旅行箱,由於一直不敢確認和害怕,當時沒有報案。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核查死者的身份是破案的關鍵。由於屍體已經高度腐爛,面容已無法辨認,旅行箱中也沒有任何與死者相關的物件,這起案子還真的有點棘手。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現場留給偵查員的線索只有兩個:四顆烤瓷假牙和肚釘。死者的身份始終不明,意味著下一步偵查工作就無法進行,偵查員的心裡都很著急。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從案發到2009年1月,偵查員幾乎查遍了全北京所有18歲至30歲失蹤人員的情況,仍然沒有線索。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2009年1月8日,偵查員在經歷了近9個月的煎熬之後,關鍵的線索終於出現了:有一位死者的家屬向警方報案了。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死者姓張,安徽人。2002年,張某從老家來到北京,五年之後她在宣武區的一家歌廳升任領班,收入不菲。得知了張某的真實身份,偵查員的調查很快就有了進展。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據張某的同事反映,2008年3月31日是同事們最後一次見到張某,那天晚上,他們都在一家歌廳為一個同事慶祝生日,一直玩到凌晨三點左右,張某和一個叫史冬梅的同事先走了。張某失蹤後,那個叫史冬梅的同事也沒再去上過班。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2009年3月3日,在河北省霸州市,犯罪嫌疑人史冬梅與王偉被警方抓獲。據史冬梅交待,她與死者張某在同一個歌廳工作已有三四年了,表面上關係一直很好,但是,看到張某從服務員升為領班,收入上萬元,史冬梅非常羨慕張某。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2008年3月31日,張某喝了很多酒,史冬梅主動提出送張某回家,腦子卻打起了另一個主意。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史冬梅說,他與王偉是在北京打工時認識的,同居了六七年。王偉沒有工作,生活全靠史冬梅掙錢,所以,他對史冬梅是言聽計從。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案發當晚,張某因為醉酒睡著了,史冬梅趁機將張某的現金和飾物搜刮一空,共計兩萬餘元。隨後,史冬梅先行離開,把王偉留了下來。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當王偉逼迫張某,讓她說出賬戶密碼時,遭到了張某的反抗,王偉用手掐住張某的脖子。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2008年4月1日,史冬梅看著王偉把屍體裝入了一個新買的旅行箱,打車運出了城外。

大案紀實:旅行箱內驚現女屍,行兇動機竟然是“嫉妒”

案發後,史冬梅被判處無期徒刑,王偉也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其實,很多傷害甚至故意殺人案件都是由於情感糾紛引起的,同事之間的嫉妒、爭風吃醋,同樣可能在一些人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尤其是一些人員流動比較頻繁的工作,工作中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也是成長的一部分,畢竟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