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了做臊子面,卻總感覺少了一味調料

你有特別喜歡的,特別難忘的美食嗎?

每個人應該都有最喜歡的美食,可能是因為味道,可能是因為地域,也可能是因為某個人。

我今天想說的是美食,也是人——我的爺爺。

還記得上學時寫作文,題目總會有寫你的爸爸,寫你的媽媽之類的,那時候真的害怕這樣的題目,不知道怎麼寫。

因為在那時候的心裡,自己認為,爸爸是兇悍的,媽媽是嘮叨的,爺爺是嚴肅的,奶奶是摳門的。

年齡的增長是苦惱的,因為會讓我們老去。但老去的同時也讓我們成長,相同的事情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1

爺爺是村裡的廚師,如果有人家要辦喜事或者喪事時,都會叫爺爺去幫忙。涼菜熱菜素菜肉菜都很拿手。

爺爺經常給我做一種食物,我們老家叫zi pu luo(原諒我,陝西方言真的不太能翻譯出來),現在也有一種叫法叫油渣。

就是把很多肥肉切小丁,放到油裡炒很久,直到肥肉變成很小的蓬鬆的脆脆的小塊。把鍋裡的熱油用來潑辣椒麵,就是一碗香噴噴的豬油辣子。知道西安的油潑辣子嗎?這個比那個更香。

煮一碗青菜麵條,放點紅紅的豬油辣子,再放點脆脆的油渣,吸溜一口,絕了!

小時候總是端著小碗,吃著這樣的麵條,坐在爺爺對面,聽他講戲曲裡的故事。現在想想,那時候的生活真的很愜意。

之前看《嚮往的生活3》,黃磊老師做了豬油米粉,這個跟那個類似,只是不知道他把那個油渣怎麼處理了。

我學會了做臊子面,卻總感覺少了一味調料

豬油

2

我小時候不算挑食,但就是不喜歡吃包子,不喜歡吃白饅頭。但爺爺做的類似包子的一種食物我卻是很喜歡的。

這種叫“芝卷”的食物,類似春捲,不過不用油炸。

就是在一張很大的擀好的麵皮上鋪滿拌好的餡料(最好是素菜餡,這樣不容易結成團,切出來也更漂亮),從最中間挖個洞,然後一圈一圈向外卷,直到全部卷完。

再把它切成筷子長的小段,放進蒸鍋裡蒸熟後取出。再切成手指寬的小段放在盤子裡,淋上提前調好的蒜汁和辣椒油就可以了。

從側面看,就是一層白色一層綠色,一層白色一層綠色,紅色的辣椒油從上面流下來,畫面真的很漂亮。

中國的菜講究色香味俱全,爺爺把這個做的淋漓盡致。

老公總說我是吃貨,我說那是因為我有一個美味的童年。

我學會了做臊子面,卻總感覺少了一味調料

“芝卷”跟這個很像

3

有一年我身份證丟了,回老家去補辦身份證。到家時天已經黑了,爺爺看到我回來很驚訝,然後就問我吃了沒?我說怕暈車,沒敢吃。爺爺轉身就進了廚房,很快端出一碗香噴噴的臊子面。

臊子面最正宗的應該是岐山臊子面,配色特別漂亮,有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白色的豆腐,最後一定要撒上一把青蒜苗飄在紅油上,視覺和味覺的雙衝擊。

其實更家常的做法就是可以放所有你愛吃的菜,只要都切成小丁,單獨炒出湯汁,做成臊子就可以。

爺爺端出來的這碗臊子面,裡面都是我愛吃的菜:西紅柿,芹菜丁,土豆丁,木耳丁,小肉丁,還飄著雞蛋花。

這時爺爺已經快八十歲了,我也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了,當時端著這碗麵條突然就想哭。

在窯洞裡昏暗的燈光下,我慢慢地吃著這碗最好吃的麵條,慢慢地感受這個看起來嚴肅,其實無比溫柔的老人給我的一直不變的愛。

我學會了做臊子面,卻總感覺少了一味調料

岐山臊子面

4

爺爺去世的時候,所有的孫子孫女都不在身邊。回家後的第一個晚上,所有的兄弟姐妹自覺的去守夜。

圍著那個冷冷的棺材,我們一點都不覺得害怕。忘記了是誰先開的口,然後我們就從爺爺曾經做過的美食,講到聽爺爺唱過的戲曲講過的故事,講到捱過的爺爺的揍,講到跟爺爺幹過的農活……

我講的是那碗臊子面,大姐說:“其實老人家都想的很簡單,就想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外面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

現在的我已經學會了做臊子面,每次做給女兒吃,女兒都說真的很好吃,我卻總感覺好像少了一味調料。

我學會了做臊子面,卻總感覺少了一味調料

爺爺已經去世很多年了,每年堂哥都會回去給墳頭除除草。爺爺在我記憶中的樣子也越來越模糊,只記得那個高大的身影,和那碗香噴噴的臊子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