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攜手援鄂醫護共唱戰“疫”歌曲 交醫青年講述青春故事

廖昌永攜手援鄂醫護共唱戰“疫”歌曲 交醫青年講述青春故事

圖說:交醫青年講述青春戰“疫”故事 來源/學校供圖

一個舞臺,一支話筒,一段心聲,一股力量。這個五四,交大醫學院8位戰“疫”一線的醫護青年以TED雲分享的形式娓娓講述溫暖堅毅的青春戰“疫”故事。5月4日,《交醫話“疫”——戰“疫”中的青春力量》青年分享會通過多個雲端平臺傳遞青年力量。

“每一次回首,看到你汗水把白衣浸透;每一次挽救,你竭盡全力徹夜地守候……”,分享會一開場,當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在懿德樓舞臺上用渾厚飽滿、充滿張力的男中音唱起抗疫歌曲《勇氣》,這首歌的作詞者、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佳,作曲者專職音樂人袁清和交醫援鄂醫護青年們緩緩走向舞臺中央,與廖昌永共同深情演繹這首傳遞愛與勇氣的歌曲,這也是創作者們首次相聚同臺演唱。

“2019年,國家的關鍵詞是‘扶貧’,我在雲南劍川支醫;2020年上半年,國家的關鍵詞是‘戰疫’,我在武漢前線救治新冠患者。”瑞金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高琛妮,完成為援滇支醫工作又奔赴武漢前線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她說自己並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不忘入黨時的初心,願儘自己一切努力踐行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使命。

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護士長江雪所在的團隊也是完成四個“第一”的醫療隊——第一個到達武漢、第一個開黨課、第一個提供屍體解剖病例、第一個發表高水平臨床研究。這些數字背後是整個醫療隊和時間在賽跑,和死神在搶病人。同仁醫院的“小於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於亦鳴,作為上海“一號病人”發現者,分享了他作為上海“守門人”的戰“疫”故事。

分享會有催淚的感人故事,有理性的醫學思考,有堅韌的成長蛻變,有治癒的人文光芒,還有淬鍊的青春擔當。

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專業病區副護士長馮亮有一本特殊的戰“疫”日記本,裡面記錄著那些充滿溫情的醫患故事;新華醫院心血管內科重症監護室副護士長劉立駿承擔後勤保障工作,67天抗疫也讓這個沒結婚、也沒有女朋友的人變成了女性用品“李佳琦”。

磨鍊是成長的催化劑,抗“疫”是時代給予的成人禮。97年出生的仁濟醫院護士李依,是仁濟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家鄉在湖北。5月1日剛剛參加好醫院為援鄂醫療隊員舉辦的集體婚禮的她,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談及援鄂,她動情地表示要為家鄉盡一份力。而她之所以選擇醫護這一職業,就是希望她護理的每一位病人都可以看到下一個黎明的曙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交醫青年或白衣執甲,無畏逆行;或主動出列,勇挑重擔;或堅守崗位,無聲守護……他們用實際行動築牢疫情防控的生命防線,詮釋了“初心使命”的深刻內涵,彰顯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 遊佳琳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