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在黃河上咆哮


龍門在黃河上咆哮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詩人李白筆下的龍門令人神往情牽,生我養我的故鄉自然浸透著遊子深邃的眷念。汛期七月,懷著喜悅的心情,我回到了離別30多年的故鄉,我能不去龍門飽賞這大自然的風光!

龍門,在我的記憶裡清晰可見。兩岸峭壁對峙,石巖兀立,形如闕門,偌大一條黃河,被河中崛然而起的龍門石和對面的石壁鉗制在“八十步”寬的峽口,如同被困在籠中的猛獸,數里之外河水撞山斷門的隆隆吼聲如雷灌耳。開河流凌的正、二月間,風鳴沙吼,小山樣的冰塊,翻卷重疊,前擠後擁。特別是夏季汛期,河水像受驚的馬群,撞擊懸巖絕壁,嘶叫奔騰,生煙走霧,發洩出胸中無限的憤怒,旋即躍出龍門,橫衝直撞,一瀉千里。

此處,最驚險的要數“龍門疊浪”。由於斷層錯落,河窄流急,又遇西岸懸巖逼威,洶湧的波濤與岩石撕打,激起層層浪花,似噴雪吐霧,像夏日滾雷,巨浪泡哮著衝向對岸,對岸的峭壁又把波浪趕回來。這樣往返三次,疊浪翻滾,所以稱“龍門三激浪”。黃河上的船隻來到這裡,都被這“三激浪”衝激迴盪。機警的艄公必須在船隻將要與岩石相撞的剎那間,使盡全身力氣,猛然撥動舵杆,使船隻隨著波浪飄離懸崖,待船快靠近對岸陡壁時,又得用篙杆撐離,稍一疏忽,就會船碎人亡。越過“三激浪”,緊接著又是狹窄的龍門,更要眼尖手快,準確地用篙杆鉤住龍門岩石上的鐵環,凋正航向,使船隻順流而下,才能安全通過跌口。

龍門在黃河上咆哮


30年來,我常常懷念家鄉,倒不是為了去看什麼“三激浪”,而是為的那兒時深埋著我童年的幻夢。回到秦晉交界的韓城,縣委老李陪我到龍門觀賞。

我們驅車來到東橋頭,站在屹立於激流中的公路橋上,彷彿置身於晃盪的船中,滾滾黃河,盡收眼底。黃濁的波濤,無情地抽打著岸畔的石壁。兒時隨父親擺渡的辛酸像拍天怒浪,衝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記得解放前三年的一個雨過初晴的傍晚,黃河上紮下一道彩虹,立刻把疲倦一天的我的幼小心靈吸引住了。我對父親說:“如果天上的彩虹落到河面上,變成一座橋,那該多好!俺們也不擺渡了。”父親只是點了點頭,悽然一笑。今天,彩虹真的落到河面上——這就是建起的鐵路、公路大橋。可遺憾得很,我離家後,父親悲憤離開人世,未能如願以償。龍門啊,你勾起多少艄公痛苦的回憶。1949年初,我解放大軍挺進西北,在龍門敷設了10根鐵索板橋,從此結束了“龍門不浮橋”的歷史。1974年又建成了黃河上惟一的單孔鐵路橋,架起了寬10米長148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懸索公路吊橋。不是嗎?這危險的擺渡和並列飛架的三座橋,像一面面歷史的鏡子,顯示著龍門古渡的發展、變化。鐵索橋更加以我西進南下的後續部隊踩著它衝向勝利的史實提醒人們,彩虹般的大橋是從戰火紛飛中的鐵索橋上贏得的。

走過大橋,站在河中崛然而起的龍門石上,老李給我講了龍門為何也叫禹門的故事:相傳4000年前,洪水漫流,大禹導河積石,鑿開龍門,功績卓著。後人為了紀念他,特在禹門建造廟宇,塑著“禹王鎖蛟”的圖像,供遊人瞻仰。歷代墨人騷客也立碑以詩文記之:

“劈鑿遺痕今尚在,萬年明德祀無窮。”

龍門在黃河上咆哮


其實,這樣的故事,我聽了不止一次兩次,但總不以為然。大禹雖然疏通了河道,可並沒有根治了黃河,而像大禹那種神話式的人物,卻真正出現在今天的中國歷史上了。

老李笑哈哈地給我指著河東的石壩說:這是集體化後修建的,壩底寬20米,頂寬10米,高30米。為了減低水的衝力,貼大壩邊還修了許多丁字形小壩。這樣合計了一下,全長70多華里。我望著“水上長城”,看著石砌的“地上銀河”,聽著新建起的揚水站上抽水機的響聲,一陣驚喜掠過心頭;繼而又浮起憤懣的情潮——這個曾經是熱鬧的遊覽聖地,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也不能超然於外。它受到了日本侵略者多次驚恐,身負累累傷痕,古蹟被炸燬殆盡。尤其旱年爭水時可怕的械鬥,河堤潰決時碎心的鑼聲,黃水汪洋中人們淒厲的哭喊、掙扎、祭神、占卜;老人們傳說清末某年河東蒼頭鎮,一夜間將120戶人家崩到黃河裡去的可怕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刻下了終生難以癒合的創傷。然而,今天驚恐和創傷在哪裡還能找到蹤影?它們連同那個黑暗的時代都已不復存在。

這時,老李打斷我的追思,興奮地解釋道,“這叫‘以黃治黃’!”原來,他們把漲水時黃河帶下的大量淤泥引至沙灘上,沉積而成厚厚一層表土,這樣時間一長,把30萬畝沙灘改造成平展展的良田。後來,又沿著大壩、渠稜、地坎栽上樹木,組成了防風林帶。他們叫它“鎖龍陣”——風、沙、水患,綜合治理。

我們漫步踏上歷史的陳跡——搖晃的鐵索橋,又登上高聳的鐵路大橋極目一望,不由得被眼前的變化所鼓舞。心境頓覺豁然。後來人們借用龍門的險要地勢,寓意要造就一番事業非得百折不回,激流勇進不可。今天,我尋找回的不也正是這種精神麼?

我完全沉浸在龍門神話的暇想中了。耳邊迴盪的不再是驚濤扣岸的水的吼聲,而恰恰是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黃河一往無前的咆哮奏鳴。我儘量靜息著自己的心潮,但怎麼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波瀾。龍門,你理解遊子這顆奔騰的眷戀之心嗎?

龍門在黃河上咆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