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商、保險等自由職業者看個人IP的建立

黎貝卡和她的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天開”、“侃爺”Kanye West和椰子鞋、羅永浩和錘子手機、號稱瑞典最有權力的人PewDiePie,越來越多人通過互聯網來販賣人設,逐步在時尚、科技、娛樂等某個垂直領域建立起自己獨具魅力的人格。

換而言之,這就是他們的個人IP。

IP即是知識產權(Intelligent Property)的縮寫,本質上,它分為兩類,一是以品牌作為落腳點,用跨界融合擬人化的方式,佔領用戶心智;二是立足於個人,不斷灌注專業性來提升影響力,形成標籤化。

毫不誇張地,IP化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商業模式之一,這一切皆源自媒體的遷徙。

眾媒時代的狂歡

報紙雜誌,讓文字的傳播打破了只能口口相傳的桎梏,電視直播,令到我們擺脫了時間的枷鎖,手機電腦,消弭了獲取信息的空間障礙。

在媒介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我們表達想法的途徑變得更加簡單,信息的傳播速度變得更加快捷,因而人人皆可成為媒體。

從微商、保險等自由職業者看個人IP的建立

媒體的盛宴

眾媒趨勢下,信息的高速公路容易過載,信息氾濫變得常態化。內容質量的參差不齊,促使信息消費方需要在海量資源裡篩選有效信息。

然而,如此繁榮的媒體經濟背後,卻是暗藏隱患。信源渠道的可靠性、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都難以追溯,信息消費方不得不去判斷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是滿滿乾貨,還是哇眾取寵,是確鑿發生,還是弄虛作假。

假若在信息指數級增長的大環境裡,有媒體能夠生產出專業獨到的內容,自然而然會聚攏價值觀趨同的人群,進化成小眾垂直領域的表徵,甚至是一種文化。這給個人IP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個人IP的三個關鍵詞

自由職業者,即自僱人員,通常包括小老闆、無底薪推銷員(保險、地產經紀,直銷人士等)和專業人士(作家、攝影師、會計師等)。

自由職業者相當於自己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只有自己一人。所以,他們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招牌,這個個人品牌就是最好的IP。

01 內容力

內容力,即輸出內容的能力,內容的介質可以是文字、圖像、視頻等等。萬物皆媒的到來,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發聲渠道。

就自由職業者而言,內容力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故事性,個人經歷本身就是獨一無二、引人矚目的內容;另一個是專業度,內容越稀缺、實用性越強,蘊藏的信息就越有價值。

故事背後代表的是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這種立場基本上會反映在他走過的道路中,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獨特的過往塑造出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譬如,褚橙,因褚時健種植而得名。褚時健何許人也?他曾是雲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和玉溪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被譽為煙王,在71歲高齡由於經濟問題而身陷囹圄,獲釋後選擇再次創業賣橙子。

褚時健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如烙印般深深刻在產品上,因此褚橙又被稱為“勵志橙”。人們購買橙子的原因很大部分在於為褚時健不屈不撓的創業故事而折服。

從微商、保險等自由職業者看個人IP的建立

褚時健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

如果說故事性是內容力的根基,那麼,專業度則是內容力得以展現的前提。

專業度體現在對產品的熟悉程度、行業知識的積累上。就像保險從業人員,上崗前,他們都需要接受培訓,深入理解各類保險具體保障的範圍,甚至會多次熟讀合同來增強記憶。

擁有專業的素養,他所生產的內容大概率是優質的。持續的專注如同蓄能的彈簧,質變之時就會令到專業度逐漸演變成自身的符號,能夠在茫茫人海中給自己打上合適的標籤。

02 亞文化社群

亞文化,指的是跟主流文化相對應的局部文化現象,即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個集體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

大衛·雷斯曼於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了大眾文化和次文化的差別,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人,次文化則是“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

由此看來,亞文化是一小撮人所共有的特徵。

從微商、保險等自由職業者看個人IP的建立

亞文化表達獨立個性

當自由職業者在完成從零到一構建自己的內容池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接觸到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併產生聯繫,而這種聯繫是基於某項特定的主題(如微信電商創業、保險營銷、自媒體運營等)或興趣愛好(如攝影、健身、烹飪等)。

對於某個小眾垂直領域的喜愛,促使越來越多有著同樣口味的人連結在一起,社群便就此誕生。

另一方面,我們會自發性分享優質的內容,而分享內容本身可以讓分享者產生生理喜悅,這種愉悅來自找到近似趣味的歸屬感。歸因於相互的情感認同,亞文化社群內部蘊含了一股巨大的能量,最終會反作用社群,不斷推動其發展壯大。

因此,粉絲運營是建立個人IP不可缺失的一個環節,需要持續靠攏用戶,增強用戶的黏性。

03 信任代理

優質內容輸出價值觀,價值觀聚攏粉絲,粉絲認可價值觀,繼而認同身份或角色並形成社群,最終信任產品(人,實物)。信任是這條鏈條最後的一個環節,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克里斯·布洛根(Chris Brogan)和朱利恩·史密斯(Julien Smith)在《信任代理》一書中就指出,信任代理是一些不以銷售為目的、不施展高壓手段的市場營銷人員,他們是網絡王國的土著居民,利用網絡真誠而又人性化地做生意。

換而言之,信任代理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強行推銷,而是先建立聯繫,以信任為基礎進行貼近實際情況的推薦。

從微商、保險等自由職業者看個人IP的建立

信任聯結牢固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信任代理是無法單獨成型的。究其源頭,內容有價值和互動性高是其中之二。

輸出洋洋灑灑的行業乾貨、拍下稍縱即逝的優美景色、攝錄環環相扣的故事橋段……自由職業者通過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介質,捅破了和陌生人之間的那張窗紙,跟他們建立淺層關係。

線上自建微信群、QQ群來日常互動、解惑答疑、節日問候,又或者線下舉辦聚餐、交流活動,皆是通過增加溫度感,連接了用戶,社群不再是冷冰冰的、虛無縹緲的,其背後是存在著許多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至此,弱關係用戶演變成粉絲。

IP是有內容力和自流量的魅力人格,內容、流量和人格穩定了IP的組成。此基礎上,融入社群、增加信任,魅力人格裂變出個人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