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昨天,演員張藝興的工作室曬出一紙聲明,聲明中艾特了“百度知道”和“熱詞課代表”兩家平臺。聲明中說,這兩家平臺把“嘲羊群眾”單獨開出了詞條,而且還配了視頻推送。這完全是為了流量和利益,不顧他人感受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工作室要求這兩家平臺立即刪除這個詞條,並公開道歉。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稍後,百度知道就此聲明作出了4點回應。首先他們把這個責任自然推給了網友,說是網友自發創建的,他們平臺只是把這詞條作了一般的視頻化處理,還強調平臺完全是保持中立化的。但是承認確實沒有考慮到粉絲及張藝興本人的感受。為此他們“深表歉意”。其實這種道歉雖不能被粉絲們接受,但總體來講平臺所說倒也是實情,只不過誠意顯然有點讓人懷疑罷啦。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到底這個詞條是什麼意思,讓雙方一來一回打得這麼熱鬧?原來,張藝興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小綿羊”,或者簡稱“羊”。而他的黑粉,就是不喜歡張藝興,專門針對他爆黑料。這些人自稱為“嘲羊群眾”。正如張藝興工作室在聲明所說的那樣,如果是個人對張藝興不滿,那他們完全能接受。因為每個人都有喜歡和不喜歡某人某事的權利。但是,作為一個平臺,怎麼能把這種純私人的喜好和情感,當作一種盈利工具來推波助瀾呢?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最近幾年,網絡上的新詞熱詞層出不窮,確實吸引了不少年輕網友的關注。這些平臺正是看中了這個趨勢,所以才會熱衷於去搜集這些東西。但是真正能形成氣候、具備影響力的畢竟有限。所以,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網羅新鮮詞彙,然後率先創建詞條,佔領流量,應是各個網站編輯的正常工作。但是,競爭意識與佔領優先權的思想,就會促使他們不擇手段。張藝興的這個“嘲羊群眾”,顯然就是必然中的偶然了。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對於張藝興工作室的維權態度,廣大粉絲及網友都表示了支持與贊同。就像工作室說的那樣,這事兒如果不給個交代,確實已經不是什麼個人嘲諷,而是集體霸凌的表現了。公然的網絡霸凌,當然是要堅決抵制的。無論是誰,也無論對方是多大的平臺,也要力爭到底。儘管這是一個全民娛樂的年代,但是公眾輿論的導向並不會發生質的偏差。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明星確實需要被瓜民消費,但是公然侵犯其個人名譽權還是要追究的。

詞條惹的禍?張藝興對“嘲羊群眾”不滿,不惜得罪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