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年輕人,你是否配得上這個節日?

有些節日,是為了紀念。

有些節日,除了紀念先賢,還激勵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砥礪前行。

五四青年節!年輕人,你是否配得上這個節日?

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正是為了紀念那些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了維護中國的利益,使當時的政府拒絕簽署不平等條約、改變落後的中國而不顧自身安危,以青年為主的舊中國各界人士。

一九一九年的五月四日,永載史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為了我們的祖國而發憤圖強。

五四青年節!年輕人,你是否配得上這個節日?

1919年5月4日

但是,在擁有這樣美好節日的同時,我們現代社會的青年中,卻流行著喪文化。

"喪文化"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

喪文化的出現,是由於我國的年輕一代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生活、學習、事業、情感等的不順所造成的。

五四青年節!年輕人,你是否配得上這個節日?

葛優躺

其實,中國快速發展僅僅才三十年,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的獲知當初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國是什麼樣。那個時候的青年生活環境更差,為什麼沒有流行喪文化?反而越是艱苦就越是努力——畢竟,如果他們都不努力,又怎麼會有現在的中國。

這麼一說,好像我是準備要抨擊現在的青年不努力、吃不了苦似的。

不是的,作為一個年紀不小但依然擁有一顆赤誠之心的中國青年,其實我懂同齡人的痛苦。

我曾經也喜歡過喪文化,也轉發過喪的言論,直到現在,看那些喪的段子,還會會心一笑。

是的,就是會心一笑。其實,喪能變成一種文化,在青年之中流行,就說明它已經不再是一種完全負面的、只會給人帶來壞影響的東西。

一個人如果看到喪的段子時還能笑出來,完全可以稱得上“笑對人生”,有這樣的人生態度,我想他們面對困難時也會勇敢的堅持下去。

現代社會雖然讓人吃飽穿暖,但卻更加複雜,使人有了更多煩惱。但就算是喪文化流行的青年群體,也不會被那些煩惱一直困擾下去。

年輕一些的,終會像我一樣,在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時,撥雲見日。和我年紀相仿的,很多人已經比我走得更遠了吧。我們青年人,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陰霾總會過去的。

五四青年節!年輕人,你是否配得上這個節日?

恰同學少年劇照

最近在看《恰同學少年》,我有些羨慕那個偉人,和他身邊的一群同學。國難當頭,他們連流血犧牲都不怕,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為什麼要一直被生活中的不順所困擾?

沒有困難能將我們打倒,青年是未來,只要我們不想被打倒,就沒有困難能打倒我們。

喪文化,只是一種自我調侃,絕對不是破罐子破摔。

加油,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