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長宜放眼量

1773年,在倫敦柴思衚衕的約那森咖啡館中,股票經紀商正式組織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所,(現在倫敦交易所的前身),這就是現代證券市場的原型。早期的股票經紀人有些類似今天的房產經紀人,這些股票經紀人會彙集各類證券買賣信息,根據客戶的需求去尋找找證券的買賣雙方,並進行撮合成交,然後收取佣金。在真正的證券交易所沒有成立之前,這些經紀人活躍於城市的各個地方,有的在拍賣行,有的在咖啡館,有的在街頭。比如在紐約,1792年5月17日紐約的24名經紀人,相約在一棵梧桐樹下,約定每天在梧桐樹下聚會從事證券交易並訂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標準及其他交易條款,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紐交所的前身。

由於固定的交易場所的出現,經紀人們每天去交易所幫助自己的客戶購買或賣出股票,撮合買賣雙方成交。每天在交易所的黑板上,經紀人會將自己客戶手裡需要做買賣的股票信息寫上去,如果買賣雙方達成協議,即為證券成交。在往後發展,隨著交易量的提升,開始了人工叫賣,無非就是我這裡有某某證券數量多少,賣出價格多少,下面的經紀人會報價,最終價高者得。這就是我們證券交易市場的競價交易機制,說白了更類似於一種拍賣。

早期的交易所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俱樂部,不是隨便哪個經紀人都可以進去交易的,必須是交易所的會員才有這個資格。而這個資格在當時就是一張椅子的事,稱之為席位。時至今日,由於電子交易技術的發展,席位一詞我們仍在使用,只不過它已經被虛化了,變成證券經紀商在交易所電子交易通道上的一個交易單元。而之前經紀人手裡握著的紙質證券,現在已經變成交易所服務器裡的數字了。所以說今天我們說證券營業部裡做客戶營銷的同事,稱之為經紀人,是有點不恰當的。經紀人更多的職能已經由現代證券公司的委託交易系統和交易所的撮合主機來完成了。而交易所早起記錄證券交易的黑板現在成了證券行情軟件了,記錄著證券交易的各種要素。

由於那個時代新技術發展的沒有現在這麼快,這種證券交易方式在隨後的近一百年中沒有大的改變,直到19世紀中葉,電報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由於電報的發明,客戶在有電報機的地方就會獲得交易所內證券交易的數量及價格等交易要素,也就是現在的證券交易行情報價,然後又能通過電報向自己場內的經紀人發電報,下達交易指令。尤其是1870年連接美國和歐洲的跨洋電報電纜鋪設的成功,將美國證券市場和歐洲市場練成一個整體。這一新技術在證券交易上的應用,極大的提升了場內的交易量,活躍了交易。交易量的活躍,使得證券經紀人的佣金收入也極大的提高,很多經紀人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更多的經紀人成立了自己的證券經紀商公司,從最早的個人經紀人已經變成了公司行為。其中有的後來成為了這個行業的百年老店,行業翹楚,比如美林。

對了,在這不久之後,貝爾發明了電話,電話向電報一樣可以傳遞證券交易行情信息,也可以向場內的經紀人下達交易指令。電話較電報更為方便,傳遞溝通的信息量也更大,也省了電報中間莫斯碼的轉換,使得交易的效率得到提高。

20世紀70年代隨著電子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大量電子設備進入交易所,極大的提高了交易效率。在這之前美國交易大廳每一筆交易幾乎全靠人工完成,勞動強度很大。1971年,美國場外交易商們推出了全美證券交易協會自動報價系統,這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納斯達克市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股票交易市場。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自己的電子交易系統,並自動完成成交機制,可以取代許多人工無法完成的股票報價及交易信息。納斯達克的出現對證券界和經濟社會都產生了極其巨大和深遠的影響。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交易各環節的快速,自動化。以及利用電子交易比傳統的股票市場運作成本低,促使股票交易費用的大幅降低,促使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顯著增強。

隨著計算機的功能日益增強,計算機價格的不斷下降。計算機系統為市場創新與競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證券經紀商的業務也開始逐漸自動化。他們購買系統,或租用系統,更或者自己開發專用系統。證券經紀商的成本更低,業務量也更大。

我國現代證券交易市場成立較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的第一筆交易是通過計算機自動撮合完成的。1992年2月28日,深交所電腦自動撮合競價系統正式啟用。兩個交易所都採用了微機局域網的技術方案,都是應用了Novell網絡操作系統,都採用了foxbase數據庫。其中Novell網絡操作系統因為比較適合當時的證券交易場景,使得他在證券技術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在2012年12月31日《證券公司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指引》下發之前,凡是從事證券營業部技術工作的不懂Novell,你的工作簡直沒法幹。很榮幸的是,我2012年進入證券營業部從事技術工作,直到2016年營業部系統變更,在這三年中對Novell有了深入的瞭解,也算是Novell操作系統退出歷史舞臺的眾多見證人之一。

儘管最初交易所採用了電腦主機撮合,但是投資者進行委託時,還是要通過營業部的櫃檯的報單員人工報盤,而在交易所場內券商的代表一個接電話,一個寫掛牌版,這些穿著紅馬甲的券商代表場內不停的來回跑。據說當時一個報單員及即使很熟練,一天也突破不了400筆委託交易。證券營業部的員工經常加班到深夜,仍然避免不了漏洞百出。證券營業部櫃檯交易手段的落後,成為制約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瓶頸。

1991年10月我國第一個交易櫃檯系統完成,只需兩個無盤終端,一臺286,全部投資3萬元,已基本替代營業部的全部手工作業,而且無差錯。

1992年5月,深交所與同城營業部搭建了國內第一個64K數字網絡。接入這個網絡的的營業部,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將投資者的委託信息傳送到交易所的撮合主機裡。而在場內活躍的紅馬甲已失去了作用,這樣交易所的無形席位出現了。券商已不再需要有人在交易所打廳了,前提是你接入交易所的數字網絡。開始的時候是投資者下委託單是由營業部櫃員拿著單子手動錄入營業部櫃檯系統,然後通過營業部與交易所的數字網絡傳輸到交易所主機。因此,投資者要下達交易指令必須到券商營業部。後來,電話委託系統出現了,客戶在家可以通過撥打營業部的委託電話,根據語音提示下單,查詢。據說電話委託的出現使得營業部門前的排隊長龍,一夜間消失。22年後的2015年隨著櫃檯系統不再提供電話交易委託的維護更新,電話委託的功能定格在2015年,在之後新增的業務電話委託已不再支持。我所在的營業部雖然電話委託一直在運行,但使用的人已經鳳毛菱角,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會退出歷史的舞臺。而第一代電子交易的出現,使得上交所的營業部居然開到了西藏拉薩。

後面由於成交量的極速放大,證券交易所當時的數字網絡受制於當時的帶寬限制,大面通信癱瘓時常發生,經常出現延時。1993年交易所採用衛星數字廣播方式傳送交易信息,通過租用衛星頻道發送信息,營業部通過衛星小站接收發信息。直到今天證券公司依舊通過衛星小站與交易所收發交易信息,直到近些年交易所地面交易專線的推出,也只是做了天地互備而已。由於給證券行業提供各種技術開發和支持,很多信息技術公司也從那個時候出現,後來這些公司都比較出名,如金證股份、恆生電子,乾隆等。尤其是乾隆,因為當時的營業部無盤站運行的都是乾隆的行情交易軟件。

在2000年前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個人電腦價格的不斷下降,券商開始佈局網上委託,投資者在家裡通過電腦上券商的行情交易軟件進行投資活動。後面又開發了WEB頁面行情委託,即通過網頁的方式,不需要安裝客戶端。在這之後由於手機的廣泛普及以及2G移動網絡的出現,很多券商開發出了手機交易軟件,受制於當時的手機和網絡技術,那時候的手機炒股軟件用起來很不方便,功能單一。人們更多的選擇個人電腦進行交易活動。

2008年後我國開始3G網絡鋪設以及智能手機的出現,券商的手機炒股軟件無論功能界面還是穩定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有更多的人接受手機炒股,由於其移動性,使得查行情、做委託不受地理環境限制。2013年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4G建設,4G網絡的網絡速度更快,帶寬更大,延時更低,信號更強。同一時期智能手機無論從運算速度、內存、顯示等各方面均有質的飛躍。各種基於智能手機應用的APP大量出現,人們日常生活和簡單的辦公活動已經可以通過手機實現。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用券商的炒股App,加之券商炒股APP功能的不斷強大,已經不僅僅滿足看行情、做交易,還增加了各種實時資訊,各類交易指標,智能選股,更有券商的APP可以實現簡單的量化回測等功能,而且券商APP已經支持辦理絕大數櫃檯業務,如果監管放開,全部的櫃檯業務都可以通過App實現。

如果說在這之前,信息技術對於證券市場來說,僅僅是作為一種促使證券市場不斷髮展的技術手段,那麼接下來將從技術支持的後臺走出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出現,會對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更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從技術後臺轉為數字中臺,利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打造數字中臺,為企業賦能。很多證券公司已經在做客戶畫像,通過客戶瞭解客戶情況和行為數據,通過計算機對客戶進行畫像,從而瞭解客戶客戶,提供精準服務和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將更合適的服務和產品推薦給更適合的投資者。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慢慢的將由業務驅動型變為數據驅動型。

基於人工智能的智能投顧已經興起,隨著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發展和人工智能硬件設備性能的不斷提升,未來智能投顧將會為大多數投資者提供理財計劃,由於智能投顧有機器的理性,其投資理財建議更具有客觀性,不帶有人的主觀性。對於客戶理財產品的選擇推薦更能做到公正。簡單的告知類、問題解答類客戶服務活動,語音機器人通過知識庫學習,現在已經可以完成。各類流程、制式類的、機械重複性的勞動RPA機器人完全可以勝任。

技術帶來的發展,傳統的經紀業務已經發展為純通道類業務,券商間的佣金戰愈打愈烈,傳統的經紀業務已出現大的滑坡,隨著未來外資券商的攪局,不排除以後大量的散戶投資者會通過類似於美國嘉興理財的券商進行投資,在券商經紀業務同質化的時候,畢竟零售折扣經紀券商更具有吸引力。

業務高度同質化的營業部,沒有特色的營業部將很難生存下去。大家都去做通道業務、都去做產品銷售,因為沒有特色,沒有技術含量和門檻,最終結局還是一樣。營業部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自己特色的營業部。有些營業部客戶基礎量龐大,客戶可以挖掘的空間很大,可以積極引進具有專業知識和實戰經驗的財富管理人員去做財富管理轉型,真正的財富管理不僅僅是給客戶賣產品這麼簡單,需要引進更多的金融產品線,建立自己的金融產品評價體系,結合客戶的行為數據(客戶畫像),依託智能計算,生成客戶個人專屬的理財報告,定時推送客戶。然後根據客戶理財配置後的情況在結合市場的情況,不斷的做動態的調整。已適應客戶自身情況的變化和市場的變化。

對於機構戶戶數、資產做股票交易類佔比比較高的營業部,可以引進量化投資系統和量化投資人才,為機構量化投資提供支持,培育機構轉向量化投資。在美國量化投資交易量佔比已佔交易總量的70%以上,絕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或多或少採用量化作為投資手段。近日來,市場上炒的火熱的股票T+0交易,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會實施。量化的高頻交易使的機構的交易量暴增,帶來的收入不菲。(傳統量化投資疊加現代的機器學習,神經對抗網絡等新技術,也許在未來會顛覆證券市場的二級交易。)

對於客戶質量較高、機構客戶資產大且不做風險權益類投資的客戶的營業部,可以引導高質量客戶做CTA套利、期現套利、期權套利、ETF套利、可轉債套利。這些客戶的資產量龐大,厭惡風險,賬面上的資產平時只做國債回購,在貨幣寬鬆的情況下,市場利率比較低,一年下來收益不高。營業部可以請套利專業人士加盟,開發出一款追蹤套利機會的軟件,尋找到穩定的套利機會,抓住機會短時間內可以穩穩的賺幾個點,由於資金量龐大,收益比較高。營業部可提取適當的服務費。

營業部特色類業務做好了,會有聚集效應,大量的潛在客戶會被吸引過來,因為在某些業務上特色營業部可以提供更多、更專業的服務。營業部的品牌效應高,業內知名度、公認度高。

從2012年從事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工作,轉眼已經過了7個年頭,7年間科技技術飛躍發展,對證券行業的改變和影響巨大。親身經歷了證券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證券業務各方面的變化。對於歷史的回顧,對於未來的一些淺薄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