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有個笑話,說之前網絡上群體鍵盤攻擊某某,後來某某“洗白後”迎來諸多鼓勵和同情,而有心的網友發現,站在對立面的這兩夥人,是同一批人。

武俠、神話類題材的影視劇大量的翻拍、改編,由於有原劇作為參考,原著粉帶著情懷和高期待,新劇在口碑上脫穎而出通常是畢竟難的,還原不易,因而市場選擇迎合口味的方式對經典影視劇進行改編,用原著的關注度套上一個全新的故事,在爭議中獲得最大流量,似乎是一種趨勢。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故事線和人物的大幅度改編,導致文化內核丟失,口碑定然不好,但劇集元素市場化的迎合,又恰恰抓住了觀眾的看點,說來有趣,有時候罵的人和看的人是同一批,就像早些年楊冪被黑最慘的時候,黑粉把她瞭解個遍,每天都去她微博下留言,她出的劇必看,有啥動向也時刻關注,比粉絲還要“勤奮”。

各大自媒體平臺,在向網友推薦熱度高,播放高,但口碑差,爭議大的翻拍或改編劇,似乎有一種默認的蹭流量的說法:或許我們把這當作一部新劇,不拿去跟原著比,原版比,還是很好看的。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這條定理,用在新版的《封神演義》上,也是毫無違和感的。

口碑不好的《封神演義》卻能夠在上映10天接連位列網絡播放熱度第一的位置,或許原因很簡單:擁有原著大IP觀眾基礎,大膽改編的爭議性收穫了網絡熱度,再加之對人物和劇情的改編很好的迎合了現在觀眾的興趣點。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比如迎合了青春,勵志,愛情元素,難道封神榜講述的是信念-青春?勵志-神話?

比如迎合了喜劇需求,例如去神化的角色處理,於和偉飾演的姜子牙誇張的“大智若愚”形象承包了諸多笑點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又比如迎合了美化歷史人物,尋求複雜愛情線索的戲劇性,將妲己角色由溫碧霞的魅惑暗黑轉變為王麗坤的清純善良,而楊戩的身世和人物自身的矛盾性也在前面幾集中大篇幅介紹,人物情感線上埋了不少伏筆,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對於角色獵奇性和多維度的性格塑造上,九尾狐變成了鄧倫飾演的男性角色是最大突破,鄧倫的顏值和演技受認可,角色設定也是個能吸粉的反派,讓觀眾喜歡上角色,就能喜歡整部劇,這幾乎是電視劇不變的規則。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再者,對比溫碧霞版封神榜來看,新版故事開篇由原本大商氣數已盡才招致狐妖進宮擾亂朝綱,變成了妲己與千年狐妖子虛達成協議,不得已而委身於紂王復仇,替父母和冀州百姓報仇的故事。而故事主線也是由叛逆少年哪吒的成長曆程變成了楊戩和妲己的愛情故事。大概是覺得現在的影視劇製作,大都是向年輕人傳遞愛情、成長、勵志的正能量就完事了,而對於古裝武俠劇、神話劇的文化內核的挖掘極少。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從故事改編來看,新版也是花了不少心血迎合觀眾而改編的劇,但叫座不叫好的的情況,不過是神話外衣下的普通多角戀故事罷了。

武俠給我們造了一個江湖,神話給我們造了一個宇宙,不管是什麼樣故事,什麼樣的質感,如果能將觀眾真的帶入進造夢的“世界觀”裡,那才是這一類型的意義。

如果新版封神演義還原不了歷史面貌,也彰顯不了倫理仁義和警世寓意,角色構建純粹為了戲劇性而改編,加重引入了妲己與姜王后的後宮之爭的描繪,而蓋過了原著所描繪的三界紛爭,活生生變成了《楊戩傳》和妲己版《甄嬛傳》,就有些變味了。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作為一個武俠粉,對西遊記、封神榜、白蛇傳、聊齋故事有著深厚感情的好多集來說,只有抱著一種古裝玄幻愛情故事的心態去看這部劇,或許能找到些許共鳴,也或許是“老人”太挑剔又懷舊,get不到其中的共鳴點,新生代的主流觀眾們,你們覺得呢,新版封神演義,好看嗎?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覺得好看的話,獻上您的靈魂,不用客氣喲~

新版《封神演義》罵聲不斷,為何卻能熱播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