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流傳千古,霸氣側漏,揚我華夏志氣的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但你知道是在什麼情況下什麼人說的嗎?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他就是陳湯(?-約前6年),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諡陳湯為破胡壯侯。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陳湯年輕時喜歡讀書,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家中貧窮靠乞討借貸為生,被認為沒有節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稱道。陳湯就西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於被任為郎官。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正職)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單于派使者進貢,順便要求帶走入侍的兒子,願意歸附朝廷。漢朝商議派遣衛司馬谷吉去護送侍子。御史大夫貢禹、博士匡衡認為《春秋》上說"對夷狄的要求不能一一都滿足"。現在郅支單于趨向教化之心尚未純厚,所在的地方又相當遙遠,最好是派使者把他的兒子送到邊境地區後就返回。

谷吉上書說道:"中國和夷狄有籠絡而不斷絕之義,現在既然已撫養成全他的孩子十年,恩澤已很厚了,如今他到空曠絕遠之地而不去護送,到了邊塞就返回,這是表示拋棄他不再愛護,使他們失去歸附的心意。拋棄以前的恩澤,產生後來的怨恨,不妥。討論的人看見以前江乃始沒有對付敵人的辦法,智慧和膽量都缺乏,以致遭受恥辱,就事先替臣擔憂。臣下有幸得以執持強漢的符節,秉承聖明的韶令,宣明曉告以深厚的恩義,他就不應當敢於兇暴狡詐。如果他懷有禽獸之心,對臣施行無道,那麼單于就長期揹負深罪,一定逃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邊境。失去一個人而使百姓安定,是國家的利益,臣下的願望。我希望把他送到郅支王庭。"

漢元帝就把谷吉的奏書呈給上朝的人,貢禹重又爭論,認為谷吉前去一定會給國家帶來災禍和事端,不能答應他的奏請。右將軍馮奉世認為可以派遣,漢元帝就答應了。到郅支王庭後,郅支單于背信棄義,竟然殺了谷吉等人。郅支單于自己知道有負漢朝,又聽說呼韓邪在漢朝扶持下愈發強盛,於是向西逃到康居。康居王把女兒嫁給郅支單于做妻子,郅支也把女兒嫁給了康居王。康居王很尊敬郅支單于,打算依靠他的威力來脅迫各國,郅支幾次借兵攻打烏孫,深入到了赤谷城,殘殺掠奪人民,搶奪牲畜財產,烏孫國不敢追討,西部空虛,有千里方圓的地區沒有人住。郅支單于自以為是大國,名望盛大受人尊重,又乘勝驕傲,不被康居王所禮遇,憤怒中殺了康居王的女兒和他的顯貴、人民數百人,有的人還被支解後投到都賴水中。徵發百姓築城,每天用五百人,兩年才停止。又派遣使者責求闔蘇、大宛諸國每年進貢,他們不敢不給。漢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單于困住使者並羞辱他們,不肯聽從韶令,卻通過都護上書說:"我處於困苦危難之中,願歸附強大的漢朝,送兒子來作為人質。"郅支單于驕傲怠慢到如此地步。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有大謀,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勳,每次經過都城小鎮,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處去看一看。陳湯接到出使外國的差事後,就同甘延壽謀劃說道:"夷狄畏懼服從大部落,這是他們的天性。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甘延壽與陳湯帶領軍隊分道前進,分為六校,其中三校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自己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一直到了闐池的西面。而康居的副王抱闐率領幾千騎兵,進犯赤谷城東,殺害搶奪了大烏孫王的一千多人,搶走很多牲畜和財產。漢軍就從四面推著大的盾牌,一同進入土城中。單于男女一百多人跑進他的內室。漢兵就放火,官兵爭著進入內室,單于受傷而死。軍侯代理丞杜勳斬取郅支單于首級,並找到二根節杖與谷吉等帶來的帛書。一共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人一十八,活捉一百四十五人,一千多人投降,分給出動軍隊的各屬國的十五位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漢成帝劉驁即位後,丞相匡衡又上奏道:"陳湯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請命就行事於蠻夷中,不嚴格要求自己以為部下的榜樣,反而自取從康居奪得的財物,警告官員們不要再重新驗證邊遠地區的事。即使事在赦免以前,還是不適合當官。"陳湯因此被免官。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幾年後,西域都護段會宗受到烏孫兵馬的圍攻,段會宗派人請求朝廷儘快發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及百官討論數日仍無結果。王鳳就說:"陳湯很能謀劃,熟悉外國情況,可以把他叫來問問。"漢成帝立即召見陳湯,任他為從事中郎,軍事上的大事都請他做出決斷。陳湯嚴明法令,採納眾人的意見辦事,頗有將帥風範。但他又經常接受人賄賂的金錢,終於因為此事而被罷黜。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當時成都侯王商新被任命為大司馬衛將軍輔助政事,平常就不喜歡陳湯。王商聽到陳湯說的話後,就報告漢成帝說陳湯惑亂群眾,被抓進牢房治罪,審查他所犯的各種罪行丞相、御史彈劾道:"陳湯惑眾無道,妄自詐稱,把異象歸給皇上,這不是他所應當說的,犯了大不敬的罪。漢成帝頒佈命令說:"廷尉趙增壽所評議的很正確。陳湯從前有討伐郅支單于的功勞,特貶陳湯為百姓,發配到邊疆去。"又命令說:"以前的將作大匠解萬年奸巧邪惡沒有忠心,胡亂製造謊言,增加賦稅,徵發徭役,倉猝興起工程,使人民白白遭受罪苦,死的人接連不斷,流毒遍及百姓,國內的人都心懷不滿,他雖然遇上赦令,但也不適合住在京城。"於是陳湯與解萬年一同被髮配到敦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我大天朝最有骨氣的話!

奏書遞上去後,漢哀帝就讓陳湯回來了,最後死在長安。

陳湯死後幾年,王莽為安漢公,執掌朝政。內心既感激陳湯的舊恩,又想討好皇太后王政君,就以討伐郅支的功勞來尊稱漢元帝廟號為高宗。又因為以前陳湯、甘延壽的功勞大封賞薄,還有候丞杜勳根本就沒有封賞,就加封甘延壽的孫子甘遷一千六百戶,為陳湯追加謐號為破胡壯侯,封陳湯的兒子陳馮為破胡侯,陳勳為討狄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