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聞|崔岫聞:生命的光芒

當代藝術家崔岫聞於2018年8月1日因病逝世。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

崔岫聞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199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獲藝術碩士學位。她是一位運用多種媒介手法的北京藝術家,創作方向多在人類的性別和精神領域。她的試驗創作涉及攝影,影響,繪畫,是對自我、靈魂為同一客體和主體的思考。她的作品探討人性,以及我們文化中所缺乏的人性,她的哲學理念推動她創作出感人且靈性的作品。她還創作探討性和文化的作品。她的攝影和影像作品獨具特色,富於想象,簡明細膩,極具震撼力。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1995年崔岫聞在中央美院畫室

崔岫聞作為中國當代藝術裡非常重要的一個創新人物,其成就獲得了國內外當代藝術權威機構的高度評價和深度認同,她是第一個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展出作品的華人藝術家,其錄像代表作《洗手間》被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榮獲2010年度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年度青年藝術家獎”,榮獲全球華人女性藝術家大獎——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2008蕭淑芳藝術基金優秀女藝術家獎”(雙年度大獎,全球華人女性藝術家評選一名)。曾獲得第五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攝影大獎。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身系列》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命系列》

崔岫聞的早期作品建基於她對時下忌諱的探索和對常規的批判。在錄像作品洗手間(2000)中,崔岫聞在北京一個卡拉OK的公共洗手間內安裝了一臺隱蔽的間諜攝錄機,記錄了女性在某些困難的情況下未經過濾的對話。在她的攝影系列作品《真空妙有》(2009)中,一個女學生和與她同等大小的娃娃,在草樹稀疏、白雪皚皚的平原上,充滿了青春期、身份和死亡的氛圍。通過不斷的自我挑戰和自我突破,她最近的作品迴避了對她來說最專業熟練的影像和攝影,運用布面油畫為主要媒介。這些新的形式的作品,通過表現冥想風格的幾何圖形的抽象,展現了崔岫聞對世界更加成熟的理解。在她2015年的個展裡,崔岫聞主持了一場演出《肉身的覺醒》,在這個演出中藝術家與參觀者一起在安靜的環境下冥想。這個作品是對新的社會關係的思考和努力消除制度和社會的區別的試驗。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IU NO.3》

崔岫聞的創作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被定義為性藝術。那時她自己認為,女性藝術家也是一個社會標籤,但藝術和性別是沒有關係的。她更堅定地認為,自己的未來既然做藝術,肯定就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但是,成功卻也伴隨著親人的相繼去世和個人情感失衡的打擊,令她從巔峰跌入低谷。崔岫聞體味著各種痛苦,看世界的角度開始慢慢轉變。這些經歷都直接影響著她的創作和方向。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天使 NO.3》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天使 NO.4》

她創作了《飄燈》《三界》《天使》……這些作品幾乎都與女性有關,她探討女性的外在身體,也探討女性的內在心理,女性似乎成了她作品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直到2009年的某個契機,崔岫聞將生命的探索向外變為向內,尋找自己靈魂的走向,在她的作品《真空妙有》中:女孩仍然存在,那擁有明顯的關節、裸露的胸腔骨骼、傷痕累累的子宮,暗示了女性所經受的苦難的木偶娃娃也存在,但畫面背景中不可忽視的冰雪皚皚的連綿山巒,讓人們從壯闊而冷寂的畫面之中窺到了崔岫聞的變化。這變化不僅在於形式,也在於內心。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真空妙有 NO.18》

如果說在《真空妙有》裡崔岫聞還保留著明顯的解讀女性和表現女性的意識,那麼在2010年之後,她的作品《元素》系列、《輪迴》系列、《琴瑟》系列等等開始由具象的描繪轉變為抽象的表達,曾經具體的山水人物也變成了一個個幾何元素。她所想闡述的,她內心所關注的,就不再僅僅侷限在“女性”的身體裡了。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琴瑟 NO.1》

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當代獨立藝術家,崔岫聞的思維精準深邃,視野廣闊,尤見長於人物的心理解析和精神挖掘,深入於人性的深層矛盾結構,其影像和圖片作品具有獨特的觀念特徵,精神氣質和視覺表現簡明細膩,自由而富於想象。其作品在藝術市場亦有良好表現,在索斯比等其他國際藝術品拍賣行屢度熱拍,深受藏家青睞。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輪迴 NO.2》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輪迴 NO.6》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輪迴 NO.16》

崔岫聞亦秉持奉行慈善理念,熱衷於慈善公益行為,無論是粉紅絲帶對女性的健康關注,海地地震的人文關懷,還是阿拉善環保行動的綠色呼喚,我們都能傾聽和感受到一個藝術家對於生命的體察和摯愛。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

今年年初,崔岫聞曾受邀撰寫了一篇感悟生命的文章,讓我們此際再一品讀,感受她帶來的生命光芒。

艺闻|崔岫闻:生命的光芒

生命的光芒

崔岫聞

2017年的春節,是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節日,甚至有點不敢回首。

2016年底,我體檢身體出了狀況——我想我要面對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外科手術了。從體檢指標出來到決定手術,只一個月之內的時間。

陀螺一樣忙碌的過往戛然而止,春節前我便住進了醫院,經歷了一個多星期的各種深度檢查,結果還是要面對手術。不用出院了,手術定在臘月28或29,醫生建議越快越好,爭取時間,後來連醫生都覺得春節前手術的話,大年三十可能連口水都喝不進去,太不人性了。

年前或年後手術,我都要面對這個年該怎麼過——要麼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過年,要麼去意大利完成早已安排好的春節旅行。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何況這麼大的手術,肯定要想想清楚術後的風險和可能發生的後果,死、半死不活、或活得更精彩,我的意識裡出現的是最後一項。

即刻要面對生與死的各種可能性,這個課題太大了。

早已經安排好意大利十天的春節旅程用來感悟生命的啟示及意義,我最終決定踏上異國之旅。現在想來都是上天的安排。我身體的指徵沒什麼異樣,只是指標超標,自己壓根也沒特別地覺得就沒明天了。可家人和朋友都覺得每一天都像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一樣,對我關愛備至,甚至吃飯時坐在我對面就淚眼婆娑,情境化的想象著將要面對的各種可能,以及我和他們的心情。

就這樣羅馬、佛羅倫薩、博洛尼亞,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美食、美景、照片、錄像、朋友、藝術……以及美的複雜的心情。

從未想過給自己一個假期,這是生命中的第一次。曾經的過往,去過三十幾個國家,都因為藝術創作和各種展覽的工作相關,工作之餘抽空一兩天的旅行覺得已經很奢侈。終於體悟到一點生活的意義——想給自己放個假的時候,卻又要面對如此重大的生命課題,上天真是厚愛我。

“人生除死無大事”。

面對生死,其它任何過往覺得重要的、放不下的事情,都不得不放下了,什麼事業、為之奮鬥拼搏半輩子的藝術以及名利情愛……這個年齡的此刻,要面對的便是生老病死了。那種感覺只能自知,難於言表。

大年初四又住進了醫院……術前的晚上,一個人的病房很清冷,姐姐發來微信,似母親般的愛感動了我,更似家族及人類傳承的力量,我獨自坐在病床上,愛的暖流變成淚水在流淌,主任醫生剛好走進病房關照,看到流淚的我還以為術前緊張孤寂呢,便更加關照我不要擔心,也不用想太多,睡不著就吃片安眠藥保存體力。我很感激他的關照,但也沒過多解釋,他走後,我發了一條微信給他,大致內容是:“我想這個手術對我來說不過是肉身的升級換代,我們用科學與醫學的超前技術與藝術的創造力完美的結合,創造出人類生命的奇蹟,90歲後再相見。”發完微信我就安然入睡,安眠藥變成了我枕邊的夥伴。

手術很成功。術後我又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採用完全自然的療法。恢復得非常好,生命依然精彩,只是體悟不同了。

一年多的恢復過程中,我得到更多關於生命的深切感悟:活著,怎樣的活著?又是一個新的課題。

這一年,意識和時間都與自己的本性、與自然宇宙在一起,將生命全然地交給生命本身,然後活著,才發現生活如此美好:能量、健康和美麗同在;意識的提升、智慧的開啟;調理、養生、喝茶;藝術創作、跨界合作、品牌代言什麼都沒耽誤,原來生命還可以這樣精彩的活著。

編輯約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是術後一週年的日子。宇宙早已經將一切安排好,新的一年,我們就按照自己的生命密碼活著就好。

2018年2月9日,由崔岫聞本人撰寫。

END

資料來源:ELI KLEIN GALLERY 、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NYTtravel新視線、YT雲圖、鳳凰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