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民謠和我的2018


夏日、民謠和我的2018

2020年,撞南牆這種說法好像不太不流行了。

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民謠好像空前的火爆。當時正在上學的我就不停地摘抄民謠裡的經典語錄。

“可能我撞了南牆才會回頭吧,可能我見了黃河才會死心吧。”

“往後餘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

“你是我患得患失的夢,我是你可有可無的人。”

好多好多。

幾百首歌的私人歌單裡,唯獨2018年的夏天,多了幾十首民謠。

今天再去聽《可能否》的時候,發現要付費了。心裡還挺欣慰的。

當年聽的歌,升值了。就好像,那時候的青春時光,也變得珍貴了。

初夏記憶

夏日、民謠和我的2018

那可真是個炎熱的夏天啊。宿舍的電扇搖頭擺尾,可怎麼也吹不到我這裡來。中午昏昏欲睡的時候,偏偏要做怎麼也學不會的導數。

看起來挺難熬的,其實當時的我還挺喜歡這種枯燥與有趣並存的高中生活。

傍晚的吃飯時間,學校的大喇叭會放歌,整個校園都能聽到。廣播臺的值班人員都是學生,就會放最近流行的歌曲。

在那個封閉的校園裡,在整天刷題的壞境中,忽然在傍晚飽餐之後,聽到了喜歡的歌,那種快樂不是其他任何事情都能代替的。

剛下過雨,空氣潮溼。校園被綠意浸染,我和同桌吃飯後往教室走去。忽然,校園裡響起《理想三旬》。

“雨後有車駛來,駛過暮色蒼白,舊鐵皮往南開,戀人已不再。”

夏日、民謠和我的2018

往後每每聽到陳鴻宇低沉的嗓音,就想起當時我和朋友一級一級地爬著天台的臺階,吹著傍晚的風,呼吸著雨後潮溼又新鮮的空氣。

《理想三旬》是16年的歌,但因為18年才聽到,就覺得它屬於那一年。

當你聽到一首歌,配上當時的場景、畫面,這首歌就成了私人化的東西,類似情景記憶。

那時,我只有一個知心朋友,一起吃早中晚飯,一起買泡麵,一起去操場遛彎。我聽到有人說羨慕我倆,他們三年中換了一個又一個玩伴。

那年的民謠,是當時的我與外界連結的唯一紐帶。只是,聽著聽著,就畢業了。

夏日終曲

最最漫長,悠閒,無所事事的暑假就要來了。我盼望過無數次的天堂。

然而當真沒有事情乾的時候,時間就變成緩慢流動的潺潺小溪。

午覺可以從中午睡到快要傍晚。醒來時,耳機裡的歌還在播放。

“我真的好想你,在每一個雨季,你選擇遺忘的,是我最不捨的。”一個人呆呆地望著窗外大朵大朵白色的雲,懷著對未知的憧憬和迷茫。

好多人畢業的那個暑假都瘋狂刺激,唯獨我,只有我自己,只有靜謐,只有民謠。聽《寫給黃淮》,聽《你是我最愚蠢的一次浪漫》,聽《往後餘生》……

夏日、民謠和我的2018

那年的民謠,是今天的我回憶過去的時光機器。

收藏了那年的民謠歌單,不管過去多久,只要一聽,還是會喚起那個夏天的記憶。

只是有時候想聽,有時候又不忍心聽。

想聽是因為懷念,不忍心聽是因為遺憾。

那個女孩她唱著,“失神歲月一去無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