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校之初中篇——蘭州市第十九中學

每週一校之初中篇——蘭州市第十九中學

蘭州市第十九中學位於武都路西段409號,在繁華西關什子的東南端,具有先天的交通便利條件,前身為武都路學校(含小學與中學),1975年成立為全中學部。學校佔地面積31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265平方米,有教學班24個,學生1300餘名。教職工94人,中共黨員25人。其中高級教師21人,一級教師36人,本科畢業率達到74%。學校先後有12人獲蘭州市“教學新秀”稱號,12人為市級“教學骨幹”,1人為省級“教學骨幹”。學校領導班子逐年年輕化,有四人達到碩士學歷。

自2000年我校達到標準化以來,學校通過全面實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技興校、名師強校”的發展戰略,以“嚴謹,求實,篤學,創新”為校訓,嚴格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量化測評考核,規範教育教學行為,調動積極性,加強民主管理,健全工會組織,完善校長負責制,在有效的管理機制運行下,實現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成長。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恆的主題,故重視教科研工作,堅持走科技強師、科技興校之路才是發展之本。因而學校成立教科室指導教學工作,創辦了《教科研信息報》,及時報道教師開展教科研情況併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最新的信息。為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搭建交流研討的平臺,全員參與教科研活動。如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輪流上課,全員評課;採集信息,資源共享;難點爭議,思維交融;讀書學習,昇華理論等等。近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不懈努力,2003年我校中考六科平均合格率達86.1%,2004年為91.6%,2005年為87.1%。連續三年被評為市教學質量優秀獎,區教學質量金盃獎。

學校先後還獲得“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我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教育也積極貫徹“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針,建構以人為本的養成教育理念。以德立校,激勵為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體驗道德與人格的魅力,讓養成教育迴歸生活。在藝術教育方面,以藝輔德,以藝益智,以藝健身,豐富藝術教育德內涵。2003年校合唱隊獲蘭州市首屆中小學合唱比賽銀獎;2006年第二屆獲金獎;2003年舞蹈隊獲蘭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銀獎;2004年獲蘭州市中小學生校園歌手大賽銀獎;校樂隊獲蘭州市首屆中小學器樂大賽金獎;美術作品獲蘭州市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金獎。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依靠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這繁華喧囂中的一方淨土會更加盪滌俗世的塵埃,抖落塵封的往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招生範圍:

張掖路小學(戶籍在南濱河路(不包括)以南,通渭路(不包括)以西,張掖路(包括)以南,酒泉路(不包括)以西,武都路(包括)以北,中山路(不包括)以東的學生到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其餘學生到蘭州市外國語學校。)

通渭路小學(戶籍在通渭路雙號的學生到蘭州市第十九中學。戶籍在黃河以南,通渭路(包括單號)以東,張掖路(包括)以南的學生到蘭州市第四十三中學。其餘學生到蘭州市民族中學。)

靜寧路小學(戶籍在黃河以南,金昌路(包括)以東,慶陽路(包括)、東崗東西路(包括)以北的學生到蘭州市第三十五中學。戶籍在黃河以南,永昌路(包括)以西,慶陽路(不包括)以北的學生到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其餘學生到蘭州市外國語學校。)

金塔路小學、秦安路小學(戶籍在黃河以南,永昌路(包括)以西的學生到蘭州市第十九中學。其餘學生到蘭州市第三中學(不含區外生)。)

備註:部分學校劃片每年有所調整,實際情況根據當年教育局發佈的文件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