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时就是图个热闹

过去,老家办喜事有个陋习:

无论是娶媳嫁女,都要在家里摆上三天的流水席。每天从早上开始,一天三顿酒宴,一个单位的、一个小区的,住平房的则是一个胡同的,还有同学、战友、朋友,每天人来人往,都要前去捧场,很多人在所谓的“

事上”一呆就是三天。所以,在县城只要有一家办喜事,整个小区或街道都显得非常喜庆热闹。


人生在世,有时就是图个热闹

如此下来,里里外外,不论主家,还是管事的,包括负责迎送照应的,事下来后大家均累得像条狗。而且接待来接待去,都是自己那帮人在吃吃喝喝、逗闷起哄!

我曾对县里的朋友说:县里的圈子太小,大家差不多都认识,今天张三有事你耗三天,下来李四有事再耗三天,还有时间干点正事吗?

朋友一脸无奈说:我也不想这样,但你不去,别人会认为你不给面,或者是朋友情谊不够铁。所以,必须每天去点个卯!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现在谁也不敢再顶风违纪大办婚事,摆流水席这一陋习在县城已基本绝迹,人们终于过上了轻松自在的生活。

但是,也有个别人不习惯,觉得缺少了那些热闹,闲下来的日子很是枯燥无聊。还有那些退下来的人,也总是感觉闲着的日子百无聊赖。说到底,热闹惯了的人,往往过不了冷清的生活,这可能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吧!

其实,爱热闹是国人的通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爱看热闹,看热闹的时候一个个都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来看。


人生在世,有时就是图个热闹

所以,但凡有中国人在的地方,总少不了扎堆,扎堆干什么?扎堆看热闹呗!结婚要看,吵嘴要看,打架要看,车祸要看,失火要看,落水要看,跳楼更要看。总之哪里发生了稀罕事,哪里就不约而同地聚集了一批看热闹的“吃瓜观众”,定要看个水落石出才肯散去!
人活在世间,有时候就是图个热闹,哪怕这个热闹要付出一些代价,但在一些人心中,这是值得的,也是可以欣然接受的。

朋友老李曾给我讲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他有个朋友,前些年倒腾房挣了不少钱,把工作辞了,买了不少门脸,靠着高额房租过活,小日子过得非常惬意。

因为大家都很忙碌,平日里没人和他玩耍,他无聊之极最后寻到一个特殊的乐子,那就是:用自己的座驾给别人当婚车,而自己亲自当婚车司机。

十五年前,他有辆黑色的广本,当时是很不错的车了。所以,找他帮忙的人很多,一年到头很是忙活。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随着婚车档次的提升,找他的人逐渐少了。

他心里着急,立马换了辆奥迪,没过几日又门庭若市。听说五年前,他已经把奥迪换成了价值一百多万的奔驰,经常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乐呵呵的帮人去接亲。只要认识他的人,孩子结婚不用他的车,他还老大不高兴,认为别人看不上他,或看不上他的车!

这位哥们的生活,简单又快乐,因为可以经常遭遇热闹,按他的话说:这种感觉比自己窝家里睡大觉好多了!

说白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俗人一个,很多时候都喜欢热热闹闹。比如升级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的,逢年过节或者是到周末,如果孩子们不带着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回家,肯定会心情失落、郁郁寡欢。


人生在世,有时就是图个热闹

很多人从周五就开始忙活周末的聚会,逢年过节时准备的日子会更长,老胳膊老腿不停闲地收拾着,张罗了一桌又一桌丰盛的饭菜,就等着那些讨债鬼们上门,再累也是满脸的笑容,那是怎么掩都掩不住的。

的确,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烟火气的热闹。没有了这种热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日子,将变得异常乏味和没有过头。

说到底,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喜欢热闹而害怕静。有一个规律、一种价值取向如果溶化在了语言之中,说明它已经深入人心,根基极深了。这种爱热闹的文化,就已深深溶化在我们的语言中了。

比如说,人们一听说“热热闹闹”,心中就喜欢,就会联想到生机勃勃、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兴旺发达,而一听到冷冷清清,就不高兴,会立刻联想到不景气、萧条、败落和不幸。

所以,中国人要利用一切机会,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都要制造热热闹闹的气氛,给喜事增添喜的色彩,或者给倒霉的事情也要涂上一层喜庆的色彩。

于是乎:结婚放鞭炮;店铺开张放鞭炮;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更要大放而特放之;就是到坟地里去祭奠死者,也要放他一挂鞭炮;死人出殡的时候,更要吹吹打打,一路上不时地放二踢脚。

这种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我想,可能和我国历史悠久的农村经济有关。在旧时的农村里,平时空气是死寂的,色彩是单调的,家家户户的人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劳作。如果哪一天什么地方突然响起锣鼓或鞭炮声,一定是发生了异常的事情,一村的人都会激动万分,纷纷前往观看。而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正因为太少,更烘托出热闹的宝贵和不同寻常。就这样,爱热闹逐渐沉淀为一种骨子里的文化。

这正如网上一段形象的比喻:中国人爱看热闹,就像心里面藏着一只惺忪佯寐、耳朵却直愣愣竖着的大花猫,像扑食猎物一样的等在黑暗中,一旦目标出现,便马上目光如炬,像打了鸡血一样,要么猛然出击,要么恣睢娱乐,非尽其兴所不能止。

朋友老李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他驾车发生过一起刮蹭事故,当他和对方车主心平气和讨论事故原因以及赔偿等问题时,旁边俩看热闹的突然打起来了,他们打架的原因竟然是:

谁应该负全责的?讨论的过程中两人意见相左发生争执,最后竟然大打出手。

出过国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日里国外的城市,路上行人很少,显得特别冷清。而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无论早晚,还是正常工作时段,大街上总是车辆拥堵,人流不息,就没有不热闹的时候。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式热闹”感到难以理解,国外也有很多热闹喧哗的场景,比如,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光顾客流量大的酒吧。但人家的大街上并不热闹,而且国外很多人对“热闹”的包容和接受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在欧美和日韩,老年人更喜欢安静的周边环境,但中国人即使年纪大了,对“热闹”的热情依然不减,长盛不衰的广场舞就是明证。在我们中国,似乎各年龄段的人都热衷于组织和参加聚会,我想,这或许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质吧。


人生在世,有时就是图个热闹


日常生活中,我们爱热闹无可厚非,但干起工作来如果也喜欢热热闹闹,图面子、摆排场,不管有用无用、只求出镜露脸,轰轰烈烈开始,草草率率收场,那可就容易出大问题了!

因为,看热闹的人不嫌事大,“吃瓜群众”人数太多而且眼睛也是雪亮雪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