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農民大棚裡發現“一丘之貉” 民警及時送到救護站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貝寧 蔡彥玲)大家都知道成語“一丘之貉”,但你見過貉長什麼樣子嗎?貉與浣熊在一起你能分得清楚嗎?

4月17日,中牟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村民的大棚裡捕獲一隻“不速之客”——貉,並及時送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當天,民警馬凱、宋紅傑在韓寺鎮大李莊村巡邏,一位群眾報警稱在蔬菜大棚裡發現一隻像狐狸的動物,請求救助,民警接警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民警查看後發現,這隻動物嘴巴尖尖的、眼睛圓圓的、身體毛茸茸的,狐狸不像狐狸,狗又不像狗,好像又比浣熊的個頭大,大家從沒有見過。也許是受到人多的驚嚇,也可能是長時間沒有進食,這隻動物看起來有點虛弱和顫抖。於是,民警立即將其帶回單位,買來火腿腸小心餵食。

中牟農民大棚裡發現“一丘之貉”  民警及時送到救護站

經過與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聯繫辨認,確定該動物學名叫貉子,著名的“一丘之貉”的“貉”,外形像狐,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主要分佈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多棲息於河流、草原和靠近河流、溪流、湖泊的草原地帶和叢林中,取食小鳥、魚、蛙、蛇、昆蟲等,也食漿果等植物性飼料,白天一般藏匿於洞穴中,夜間會出來活動,所以人們很少見到它。

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告訴記者,因為貉子的皮毛質量比較好,近年來有不少人捕捉或者大量飼養貉子,扒皮作皮草使用,幸虧發現的及時,不然這隻貉子的命運還不知道會怎麼樣。目前,民警已將這隻貉安全送到野生動物救護站寄養。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為阻斷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的傳染源和傳染途徑,中牟縣林業局、縣森林公安局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中牟農民大棚裡發現“一丘之貉”  民警及時送到救護站

中牟縣森林公安局局長蔡群成特別提醒廣大群眾:“隨著中牟縣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的不斷加強,保護野生動物、共建和諧生態已逐漸成為全縣人民的自覺意識,並形成了人人參與、積極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在今後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各類受傷、被困等野生動物,請及時向林業或森林公安報警,我們將及時進行救助。”

據瞭解,今年春節以來,中牟縣林業和森林公安部門或通過巡查發現、或群眾舉報線索,共救助包括長耳鴞、錦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內的野生動物14只,放生2只。

近年來,中牟縣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通過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和獵捕、經營、利用、食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危害,切實提高了群眾的保護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