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區荒漠河岸林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研究獲進展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大威脅,它通過對棲息地的深刻影響調控著物種的更替、演化以及種群和群落結構的變化。截至2010年,全球氣候變化已導致約20%的物種處於瀕危狀態。荒漠河岸林是西北乾旱區內陸河流域重要的森林類型,探明未來氣候變化下乾旱區荒漠河岸林的演化趨勢對於生態系統保育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以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關鍵建群種——胡楊(Populus euphratica)為例,通過分析1957-2015年間長達近60年間胡楊樹木生長與氣象因素(氣溫和降水)的關係,解析了胡楊長期生長過程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

研究發現,胡楊生長對降水和氣溫等氣象因素的敏感性主要依賴於區域水環境。判別胡楊生長對氣候變化敏感性的地下水埋深關鍵閾值是6-7米。當地下水埋深<7米時,降水可以有效地促進乾旱區荒漠河岸林樹木的生長,但當地下水埋深>7米時,降水對荒漠河岸林的生長並沒有顯著的影響。當地下水埋深<6米時,未來氣溫升高可以顯著地促進乾旱區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長,而當地下水埋深>6米時,未來氣候變暖反而將加劇乾旱區荒漠河岸林的衰敗。

上述研究結果以Climate change may accelerate the decline of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the lower Tarim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Evidence from tree-rings of Populus euphratica為題發表在Ecological Indicators上。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获进展

圖1. 塔里木河下游英蘇斷面胡楊樹輪年表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获进展

圖2.(A)胡楊樹輪年表對降水的響應;(B-M)樹輪指數與降水的相關係數(CY-自然年;GY-生長年;GS-生長季;PY-前一生長年)

來源: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