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

他,思想上獨樹一幟,性情上獨立不羈,創造了新漢字誕生了代稱“她”,他就是敢為天下人之先、先驅者劉半農。他與她,愛恨交織,榮辱與共。時間是一切最好的證明,實踐是一切最好的答案。雖當時慘遭辱罵,但劉半農為當代女性造就了福音。

黑暗中閃爍的燈光

跨越時代具有前瞻性的偉人,他高深的見解以及異於常人的優秀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必是自始至終,劉半農就是自小“別人家的小孩”。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1891年5月29日劉半農出生於江蘇江陰。婦孺皆知的名——半農,並非他的本名,而是他的號,他原名壽彭,後來改名復,經歷瞭如此波折,沒有想到他的號經傳於世,被後世知曉。

劉半農4歲就接受了啟蒙教育,6歲就可吟詩作對,是個以聰明過人而飲譽鄉里的小神童。長大些,到了中學,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優異學生。這樣的好學生自然是多才多藝。成年後,雖然以文學家聞名於世,但他也是一個頗有建樹的語言學家,一個滿懷一腔愛國熱枕的青年人。

1911年劉半農受母校的邀請,回鄉任教;戰爭爆發後,他棄筆從戎,如萬千赤膽忠心的青年人一般赴清江參加戰鬥,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毫無經驗的運動開展後,不久軍隊內便出現了混亂。無奈,第二年劉半農與弟弟去上海謀生,曾經在開明劇社任編輯,在此期間劉半農就致力於將世界文化引進中國。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1917年,他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在《新青年》上發表《我之文學改良觀》,從外及內,從形式到內容,他暢所欲言亦一針見血。劉半農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他一騎絕塵的思想,讓他被破格聘為北大預科國文教授,成為了新文化的領頭羊。新文學的引入以及“劉半農們”的出現,是當時混沌晦暗的社會中的希望之光。

開天闢地,“她”的誕生

如“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魯迅先生一樣,劉半農堅信,唯有用如椽之筆喚醒國人麻木的靈魂,方能挺起民族的脊樑。他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致力於白話文的發展。

在《新青年》上嶄露頭角並大獲成功後,1918年,劉半農正是加入了《新青年》,醉心於推進文學改革的發展。鑑於中國千年來的傳統文化,他痛心疾首,堅決從自身開始改變。他將自己香豔媚俗的筆名半儂,毅然去掉了偏旁,改為半農,以示自己與過去決裂的決心。從去偏旁開始,到創造偏旁。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既然是新時代,必不可少的因素便是與舊時代決裂,倡導男女平等是必不可少的。當時中國僅僅只有“他”這一人稱代詞,對於女性的稱呼只能從屬於男性,沒有屬於自己的稱謂,只能用“伊”或者“彼女”來泛指。

在當時已經進行了資產階級改革的西方,早已經出現了分別男性女性的“he”“she”之別。“女它”的缺乏不僅是中國文學上的一大漏洞,更是暗示中國文學革命的不徹底。

敢為天下人之先。1918年,劉半農一心想完成文學改革,他率先用“她”字代指女性,與“他”實現共同的地位。1920年橫空出世的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劉半農更是將理論“她”實踐於自己的作品中,一時間文學界別開生面。

福兮禍所伏

魯迅先生曾言:“沒有衝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劉半農就是那個不顧一切的闖將。“她”字的誕生,一時間文壇譁然。雖然早在“她”字的實踐之前,劉半農早就發表過《“她”字問題》的文章進行鋪墊,文中詳盡的說明了“她”為什麼要誕生,為什麼要將“她”字推廣使用。

無奈當時的社會就是一場雙簧戲,

有人是頑固的復古分子,封建文化的守舊者,還有一些人是新文化的領導者,先進文化的推崇者。正反兩個陣營,自然會有反對的聲音出現。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為女性爭取的權利也遭到了許多的女性的不理解,竟被女性辱罵了三年之久。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女性也從封建的枷鎖中掙脫出來,她們爭取自己與男性同等的地位。女權文化也悄然的興起。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受到了多大的壓制,就生起多大的反抗。中國千年來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催生了一大批迫切改變自己地位的新時代的女性,她們自稱為女權。當然其中也不乏那些“激進主義”的女權主義者。劉半農的“她”,就遭到了她們的強烈的反抗。

她們認為封建女性要想與舊時代決裂,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謀求與男性同等的地位,在政治上如此,文學上亦是如此。而“她”字的出現,是赤裸裸的公然將男女區分,這是對女性最大的不尊重。當時的社會上,就出現了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他們沒有自己思想立場,人云亦云,都順勢加入了對劉半農的“討伐”中。

本來劉半農創造的“她”字是歷史進步的表現,就被人們貼上歷史倒退的標籤;本意是推進男女地位的平等,卻被誤會是將男女地位的區別化。這樣的“討伐”更是搬到了明面上,《這是劉半農的錯》上海雜誌刊的這篇文章更是將劉半農推到輿論的最高點,接受全國人民的謾罵。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守得雲開見月明

眾人“征伐”的結束,是教育部“紅頭文件”的頒佈。1923,教育部出於慎重的考量,決定將“她”字收入文字庫,用於和“他”的區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國家的肯定,才讓眾人的怒火漸漸消退,而此時,劉半農早已默默承受了三年的社會上的辱罵。“她”收錄的第二年,劉半農的“好兄弟”,好戰友魯迅先生,也開始在文章中使用“她”字,

不言而喻,劉半農創造的新字已經被社會各界承認並使用。

直到今日,“她”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人稱代詞。從1918年的誕生,到被社會各界逐漸接受並使用,“她”字經歷了多少風波?劉半農先生又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好在中國社會是向前發展,是開明的,他們頂住了壓力,必會化繭成蝶,鳳凰涅槃。“她”如今被全民廣泛使用,不再質疑;劉半農先生名垂青史,佔據了新文化改革的一席地位。

他為我國女性發明1個字,現在全民都用,可為何當年因此被罵3年?

過去三年的時間,劉半農先生,被質疑,被非議,被辱罵,從未辯解,無需辯解,時間證明了“她”字的成功,歷史見證了他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