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真實的桂柳大潰敗

桂林保衛戰指1944年10月28日到1944年11月10日中國為保衛桂林而發生的戰鬥,本次戰鬥以桂林淪陷中國失敗而結束。參戰分別為中國和日本。

1944年,日軍在其海空主力被美軍消滅、海上交通線被切斷之後,實施“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建立從華北到越南的“大東亞交通線”以支撐戰爭,在打通平漢線、陷長沙、衡陽之後,日軍即南下展開“桂柳戰役”。1944年10月26日,日軍第六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下令主攻桂林市的第十一軍團(軍團長橫山勇中將)於27日開始行動。這麼一場潰敗居然被桂吹造謠吹NB吹成了“令日軍膽寒”的慘烈保衛戰。實際上,日軍攻佔桂林並未遇到多大抵抗,岡村寧次在他的回憶錄 裡是這麼寫的:“無論怎麼說未受敵軍多大抵抗,就攻佔了桂林,繼而攻佔柳州,並乘敵軍動搖之機,以“旭”的精銳師團(第三、第十三師團)進行果斷進攻,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繳獲了大量軍需品,特別是美式武器。” 蔣介石則在日記中寫道:“桂林工事堅強,糧彈充足,所有通信與裝備,皆盡用於此。而未經一日戰鬥,即崩潰,可痛之至。”

揭露真實的桂柳大潰敗

揭露真實的桂柳大潰敗

會戰後期,日軍甚至是靠繳獲的武器彈藥支撐下來的,日軍戰史中有如下的記載:“由於我地面部隊的迅猛前進,以及第6飛行戰隊池田中隊超過行動半徑的限度轟炸敵人列車、切斷鐵路等,成功地繳獲了存放在桂林、柳州以西地區的大量彈藥、被服、航空燃料、鐵路器材、機器等軍需品,為後來第11軍的自戰自存活動帶來了很大好處,甚至出現奇異的現象——日軍制式武器的彈藥顯著不足,前線部隊幾乎均以繳獲的機槍等做為主要裝備。”

——[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商務印書館出版1984年版,1359頁

最後總結一下,吹噓得慘烈無比的桂林保衛戰水份很大,日軍早上攻城,晚上守軍就成建制逃跑,第二天城破,守軍陣亡的約兩成,近六成的人被俘,能慘烈到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