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上週去看了《烈火英雄》,特意挑了大中午人少的時間段,結果座無虛席。

網友們“看完,哭慘了”的表述,毫不誇張。鄰座的阿姨帶著兒子,電影結束後,燈光亮起,還看到她眼角的淚光,當然同事眼角也紅了。散場後,清潔阿姨來收拾,很多人還坐在那裡,久久未起身。

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讚頌的地方。比如非虛構故事還原,讓我們看到了平靜的日常生活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般歲月靜好;比如為了集體利益,救火救命的消防員.....

但這篇文章,我卻特別想聊聊讓人五味雜陳的中國式父子情。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硬核1:被誤解,不解釋,用行動證明

在影片的開頭,因為一次意外行動,手下的一名消防員受傷身亡,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被降職處分。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降職後,跟妻子去學校,第一次參加孩子運動會。在熱鬧的氛圍裡,江立偉回想起,總指揮給自己的心理測評結果,自己患了創傷後應激障礙,醫生的結論是,最好的結果是退役。

想到這,江立偉有幾分傷神,面對妻子的詢問,卻說:“沒事。”

在和孩子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兒子跟同伴炫耀:“看,這是我爸爸,厲害吧,消防員,管好多人。”

對方並沒有買賬:“你爸根本不厲害,你爸害死過人。”

兒子:“我爸沒有害死過人。”

同伴:“我爸說的,好幾個同學都知道,老師不讓我們說,你爸害死過人。”

兒子:“我爸沒有害死過人。”

吵著吵著,兩個人就動起了手。對方家長推了兒子一把,江立偉動起了粗。

後來,站在跑道上,面對兒子滿臉淚水的質疑,江立偉跪在地上,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接到電話後,看著兒子,有幾分無奈,緊接著立馬起身去執行任務了。

後來,作為東山中隊中隊長江立偉主動請纓,與戰友領受最危險最艱難的任務,在烈火包圍中手動關閉閥門,最危險的時候,他把生的希望留給隊友,最終犧牲在火海。

沒想到,在學校的那一面竟是見兒子的最後一面。

雖然兒子心裡,聽到別人對爸爸的詆譭不好受,但在內心深處,他還是相信父親的。在慌亂中,還不忘拿好父親的徽章。

在去擰閥門前,馬衛國問江立偉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他說:“回家,陪老婆、孩子。”而這是大多數消防員的願望。

我想,在他最後擰好閥門,倒下的時候,一定想告訴兒子,爸爸沒有讓你失望,也想告訴兒子的身邊人,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做著怎樣的職業。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只是作為父親,他並不擅長表達和解釋。

硬核2:愛你,不表達,用行動表示

影片中,杜江飾演的特勤中隊中隊長馬衛國和杜志國飾演的父親一向冰火不容。即使自己當上了隊長,父親也沒有給好臉色,而且說:“江立偉不下去,你能上來嗎。”

但在最後,當馬衛國經歷九死一生,從消防戰場回到家時。父親穿上軍裝,整整齊齊,向兒子敬了個禮,然後說:“吃飯吧。”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那一刻,兩個人終於和解了。其實,父親不是看不上兒子,他只是希望兒子能做出更好的成績。

這恰恰是中國父親最典型的代表,父愛如山。

《流浪地球》上映時,也上演了一次典型的中國式父子情,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底。

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與兒子劉啟(屈楚蕭飾)相隔光年,難以相見,二人在海邊嬉戲的快樂時光也逐漸被兒子的一句句責怪消蝕。面對地球上的巨大危機,空間站中的父親劉培強則心急如焚地追逐著兒子的一舉一動。

父愛的缺失,讓劉啟與劉培強間充滿隔閡,這種不理解、不溝通、不認同的情緒如陰霾一般籠罩在父子間。

雙親缺失,造就了劉啟叛逆的性格。一方面,他一次次拒絕父親對他的指示,可另一方面,他也極度渴望著家庭的圓滿。劉啟怪父親不能陪伴長大,而劉培強則始終默默付出一切。

最終在大義面前,兩人拋棄父子之間的隔閡,共同拯救人類。

在中國式的父子關係中,很多時候會跟家國聯繫到一起。所謂的不予言表,最終都化為了為某種正義而努力的父子共同體。

但刨除那些大的東西,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中國式父親的底色仍然是寡言。

《老炮》中,一邊是年輕的兒子,想要標新立異、活出人樣,進而離家出走;另一方面是逐漸變老的父親,想要維持自己的尊嚴,想要兒子回來,明明想念的要死,甚至寵物都要取兒子一樣的名字,卻死要面子,不願低頭。

最終為了擺平兒子的事情,儘管年歲已大,還是拉下臉,集結了當年的那幫兄弟,拿起軍刀約架。

還有《戀愛先生》中,靳東飾演的程皓與倪大紅老師飾演的程洪斗的相處。固執、傳統,教訓孩子時一套又一套,但“愛你”二字卻永遠在心口難開。

不是不愛你,而是愛你卻不知如何用言語表達,這也許是“中國式父親”的通病。

硬核3:家國面前,職責在前,父親角色在後

無論是江立偉和兒子江淼,還是馬衛國和父親,這些父子情,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都被排在了後面。

不是說中國人不重視這些親情、愛情,恰恰相反,我們很在乎。無論什麼職業,支撐中國人往前衝的,往往就是家庭這個後盾。就像在流淌火過來前,馬衛國讓每個人對著視頻,留一段話,前一秒還是錚錚男兒的消防員,後一秒就變成了兒子、爸爸、丈夫等角色。

那些珍藏的、不經常流露的溫柔,在那一刻,特別感人。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所以說,我覺得這是中國文化裡,境界非常高的一種取捨。

在外國影視中,經常被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而在中國的語境裡,真正能引起大範圍共鳴的是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相比個人英雄主義,我們更在乎集體利益和榮耀。

所以說,不管是江立偉,面對兒子質疑的難以解釋,還是馬衛國父親嚴苛的愛,這份父子情不僅是家庭情感那麼簡單,還糅雜了更大的家國情懷。

《烈火英雄》作為一部以職業故事為背景的影視題材,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每份職業背後,都有我們看不到的無私奉獻和默默守候,這是值得我們去歌頌的。

就像那句話所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烈火英雄》裡,我看到了中國式硬核父子情

“我們不怕犧牲,就怕別人不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不被遺忘就是這個影片對那些逝去的人最好的致敬。

也希望硬核式的中國式父子,能在未來的歲月裡,多點溝通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