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錄丨清素·高峰妙禪師:超塵絕俗,獨守死關

箴言錄丨清素·高峰妙禪師:超塵絕俗,獨守死關

風雨之中,本色依然。供圖/沈圻。

元高峰妙禪師,在龍鬚九年,縛柴為龕,冬夏一衲。後造天目西岩石洞,營小室如船,榜曰死關。上溜下淖,風雨飄搖,絕給侍,屏服用,不澡身,不剃髮,截罌①為鐺,並日一食,宴如也。洞非梯莫登,去梯斷緣,雖弟子罕得瞻視。

贊曰:天懸九霄,壁立萬仞②。前有熙公,後有此老,真迥絕塵氛矣。曩③餘登天目,入張公洞,俯臨千丈巖,訪死關之遺,睹師威容,恍乎在目,自悲生晚不獲親炙④,因涕淚久之。


【註釋】

①罌(yīng):一種小口大腹的瓶。

②天懸九霄,壁立萬仞:九霄指天空。仞,古時八尺為仞。這二句形容高峻,以喻卓爾不群的高風亮節。

③曩(náng):從前。

④親炙(zhì):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誨或傳授。


【譯文】

元朝杭州天目山高峰原妙禪師,曾隱居於臨安龍鬚寺九年,用木柴架成一龕室,在內參禪。無論冬寒夏熱,只穿一領衲衣。後到浙江天目山,在西岩石洞構一小室如同船艙,取名為“死關”,意在專心辦道,至死為期。這個石洞上面常常有漏水,下面一片泥淖,可謂風雨飄搖。他謝絕弟子給侍,連日常用品也一概不要。長年不澡身,不剃髮,截取破罌當鍋煮飯,兩天只吃一頓,無憂無慮,倒也逍遙自在。石洞沒有梯子是無法登上的,他自己登上後,隨即便把梯子移開,即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

贊言:具有如此孤高嚴峻的道風亮節,前有熙公和尚,後有此妙老,可謂是真正做到了超塵絕俗。以前我曾登上天目山,進入張公洞,俯視千丈巖。當瞻禮“死關”的遺蹟時,妙師的莊嚴德相彷彿就在眼前。自悲生晚,未能親承教誨,傷心涕淚不已。

【說明:選自《緇門崇行錄》,明代袾宏(蓮池大師)輯。本書作者因慨嘆末世出家沙門之墮落,故撰輯本書,內容簡述自佛世至明代,百數十位有德行之出家沙門。選錄/弘一大師。註釋、譯文/演蓮法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