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年代起訖:2004 – 2009

從這個時期開始各家芯片組廠商似乎都遇到了很大的瓶頸,以硅統科技為例,在這五年內推出的芯片組型號明顯減少許多,並且在 2009 年左右正式宣佈退出芯片組市場。

SiS 656/656FX/649/649FX/649DX/662 芯片組

發佈時間:2004 年 02 月 (656)、2004 年 08 月 (649)、2005 年搭配南橋:SiS 965 系列、SiS 966 系列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SiS 656 是硅統科技第一款支持 PCI Express x16 接口與 DDR2 內存 (最高支持 DDR2-667) 的芯片組,由於屬於高階定位 (算是 SiS 655FX 的後繼作) 因此具備雙信道內存技術的支持,比較特別的是這款芯片組能夠支持 ECC 內存,這段期間應該是硅統科技研發力道還很強大的時候,算是力求在 DIY 高端玩家市場重新翻身的重要嘗試吧?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至於 SiS 649 則是主要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 (算是 SiS 648FX 的後繼作),架構上與 SiS 656 很相似但是取消了對雙信道內存技術的支持,最高內存速度也降了一級 (DDR2-533)。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至於 656FX 與 649FX 的部分則是繼續延續 SiS 的命名法則-「加上 FX 表示能夠支持新一代的前端總線速度或是在內存控制器上有所提升」,656FX 就是 656 加上 1066 MHz FSB 與 DDR2-667 支持的版本,而 649FX 理所當然就是加上前面這兩項功能的 649 囉。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而 649 芯片組的衍伸型除了 649FX 以外還有 649DX,定位上比 649FX 還要來得更低,完全去除了對 DDR 內存的支持,在前端總線支持方面也維持在 800 MHz 並沒有提升。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最後要看的則是 SiS 662,相信你也應該猜到它就是 SiS 661FX 的後繼了吧 XD?SiS 662 的規格大致上與 SiS 649 相同 (所以前端總線只支持到 800 MHz),但最大的特色是整合了內建顯示單元,不過是跟 SiS 661FX/GX 在基準規格上幾乎一模一樣的 Mirage 1-SiS 315 (不過似乎有稍微改良,測試分數上提高了不少),依然只支持到 Direct X 7.0。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不過從事後看來,雖然當時 SiS 的產品線規劃很完整,就賬面規格上來說也不會比其他廠商來得差,但卻始終無法再次擺脫人們將其產品視為低階入門選項的印象,以筆者來說其實只對 SiS 649FX 有一些印象而已,其他幾款幾乎都沒甚麼看過,接下來 SiS 就會進入一段很難熬的時間了。

SiS 671/671FX/671DX/672/672FX 芯片組

發佈時間:2006 年搭配南橋:SiS 968 系列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或許是受到 SiS 656 等芯片組在市場上未能獲得成功的影響吧?SiS 671 等芯片組全部都是針對低價入門市場設計 (設計上可以說是 SiS 662 的後繼作),包含封裝方式也倒退回以前的做法 (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並且全部產品都具備內建顯示單元但不支持雙信道內存技術。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SiS 671 與 SiS 672 芯片組的內存控制器沒有甚麼大改動,主要改進則是出現在內建顯示單元的大幅強化上,其中前者整合了 Mirage 3 整合繪圖核心在各項規格來說幾乎都比前代產品有大幅度的成長,並且一舉提升到支持 DirectX 9.0 標準 (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搭上 Windows Vista 系統而設計的),這款內建顯示核心能夠支持 Aero Glass (SiS 672 與 SiS 671 的主要差別在於 SiS 672 的內建顯示單元性能更強一些,搭載的是 Mirage 3+),不過呢這些整合繪圖核心的性能與 Intel、ATi 與 NVIDIA 的產品相比還是僅能排到後端班。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從產品規格上來說,我個人猜測當時 SiS 的策略應該是想趁 Windows Vista 帶動的換機潮來尋一個翻身的契機吧?我目前找到當時的相關文宣其實也幾乎都主打 Windows Vista 兼容能力與 Aero Glass 支持等特性,不過很不幸的是 Windows Vista 並不成功,連帶的相關的產品與預期的換機潮效應也都不如預期與其他種種不利因素交雜之下,從 SiS 671 之後 SiS 就沒有再推出任何用於 Intel 平臺的芯片組產品了 (本來 Roadmap 上面還有一個面向高階市場並加入對 PCI Express 2.0 支持的 SiS 665,不過後來取消了)。

SiS 歷代南橋芯片介紹 (965 ~ 968)

SiS 在 2004 年到 2007 年之間推出的南橋芯片僅有三款,其中大致上可分為前期 (965、966) 與後期 (968) 兩批,前期的芯片組可以混搭 965、966 系列但不能使用 968 系列的南橋芯片,後期的芯片組也只能搭配 968 系列的南橋。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推出於 2005 年的 SiS 965 相較於上一代 SiS 964 的差異來說,主要的不同點是加入對 PCI Express 的支持並提供兩條通道,並且分為 SiS 965 與 SiS 965L 兩個型號,主要差異為前者多了兩組 SATA 端口且可以支持使用 SiS 191 芯片來提供 1 Gbps 網絡 MAC,並且可以支持 RAID0+1 模式。

而略晚 SiS 965 一點時間推出的 SiS 966 則是納入對 HD Audio 與 AHCI 的支持 (但速度維持在 SATA Gen 1 1.5 Gbps)。

SiS 的最後一款南橋芯片-SiS 968 (967 被跳過了) 則是納入了 SATA Gen 2 3 Gbps 的支持,並且只保留一條 IDE 通道與去除了對 AC'97 音效技術的支持。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ATI Radeon 9100/9000 (PRO) IGP、RX330

發佈時間:2003 年 12 月、2004 年 05 月 (9100 PRO/9000 PRO)搭配南橋:IXP300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相較於 ATI 上次推出芯片組時的生澀與規格上的不足,Radeon 9100/9100 PRO/9000 PRO IGP 與 RX330 顯然成熟了不少,或許是受到 NVIDIA nForce 的刺激吧?在這款芯片組上 ATI 顯然多花了不少心思,2003 年末推出的 9100 IGP 在各方面都比起 IGP 300 系列來得強大許多。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9100 IGP (開發代號為 RS300)、9100 PRO IGP (開發代號 RS350)、9000 PRO IGP (開發代號 RC350)、RX330 這四款芯片組同樣都是支持 800 MHz 的前端總線並加入對 Hyper-Threading 技術的支持,並且提供一組 AGP x8 供獨立顯示適配器使用,也同樣都是支持 DDR-400 內存,不過其中的 9000 PRO IGP 不支持雙信道內存技術,至於 RX330 則可以被視為是不具備內建顯示單元的 9100 PRO IGP。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雖然這四款芯片組在架構上相當相似,不過 9100 PRO IGP、9000 PRO IGP、RX330 基本上是以 9100 IGP 作為基礎改良的版本,穩定性和性能上都有所進步,而且最大的改進是出現在南橋的部分,新推出的 IXP300 芯片終於補上了 SATA Gen 1 的支持,USB 也提升到 2.0 版本。

至於內建顯示單元的部分呢,除了 RX330 之外所有型號都整合了簡化版的 ATI Radeon 9200,將硬件反鋸齒的支持取消並且減半像素管線的數量 (由 4 條減為 2 條)。

ATI Radeon Xpress 200

發佈時間:2004 年 11 月、2005 年 03 月

這是 ATI 第一款支持 PCI Express 與 DDR2 內存的芯片組 (後來被改名 ATI Radeon Xpress 1150、1100 等系列),不同於其他廠商的設計,ATI 把所有 PCI Express 通道都放在北橋芯片上,南橋芯片依然只負責硬盤和 USB 等相對來說比較慢速的裝置,這個芯片組家族有很多成員,同時有 AMD 與 Intel 平臺是用的版本 (特別是在跟其市場能見度兩相對照之下更明顯),因此我打算一起寫完 (因為數據不多所以我就簡單帶過了)。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在 Intel 平臺的部分主要可分為三個等級,全部都可以搭配 800 MHz FSB 的 LGA775 處理器與 DDR2-667 內存:

· 支持雙信道內存技術並且具備內建顯示核心代號為 RS400、RS415

· 支持雙信道內存技術但不具備內建顯示核心代號為 RD400

· 不支持雙信道內存技術但具備內建顯示核心代號為 RC400、RC410 (Pentium D)、RC415 (Core 2)

電腦芯片組的發展-近代後期 (中)

至於 AMD 平臺的部分則有 Xpress 200、Xpress 200P (不包含內建顯示單元)、Xpress 200 Crossfire Edition (支持 CrossFire 多顯示適配器技術,後來易名為 Xpress 1600,在 ATI 被 AMD 收購之後又被改名為 AMD 480X CrossFire,所以我會在下篇當中再次介紹這款芯片組) 三大系列,支持的處理器則是 Athlon 64,由於內存控制器已經被整合到處理器裡面了,所以實質上北橋的主要功能就是 PCI Express 信道控制器而已。

由於 ATI 芯片組的型號譜系實在是過於雜亂,多次的更名與命名法則上的改變造成能夠找到的數據非常少,因此接下來的章節中,在 AMD 收購 ATI 之後並未被重新命名內的 ATI 芯片組將不會列入介紹。

歷代芯片組介紹終於進入最後的 1/3 了,這次是 AMD 平臺的回合,主要從搭配 AMD K8 架構處理器的世代開始談起,如同上一篇說過的,ATI 型號規劃與系列編成實在太過於雜亂了,所以我不打算繼續在文章中提及 ATI 的芯片組 (後來被 AMD 收購之後有重新命名的型號例外),本篇會以 NVIDIA、AMD、SiS 三家廠商的產品為主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