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方方在五丈原

摘自《 老富雜談》

建興十二年,一顆將星在秦嶺北麓的黃土坡上隕落——在與魏軍相持一百餘天后,國之肱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蜀軍密不發喪,大軍向劍閣方向的斜谷退去。

假使早生了兩千多年,孔明在第五次北伐帶上方方,她多半回不到成都。

如果方方在五丈原

她會覺得真相重要,每一個蜀軍士兵都應該有悲傷的權力,每一個生命都是如山般沉重,何況是蜀相。她會據理力爭於姜維,一個社會應該容納不同的聲音,我們要讓將士們知道,他們愛戴的軍師死了,作為蜀軍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

事實是,司馬懿也聽說了,但他不是很肯定,在閉門拒戰了三個多月後,他居然派兵來追了。在從前,諸葛亮曾送去婦人用品,暗示他是個娘們,他都欣然接受羞辱,避而不戰,如今居然追了出來。

蜀兵以為他們的軍神還在陣中,鬥志昂揚,回頭迎了過去。司馬懿在半信半疑裡接受了諸葛亮沒死的想法,退兵回到渭水河畔。

十萬蜀軍安然退至斜谷。

真相併不意味正確,在特定的時刻也只能有一種聲音。

軍令如山,下屬將領在質疑上級的命令後,爭辯一定是出兵前的,即使他不滿、質疑,一旦發兵,就堅決執行。一場軍事行動,在執行層面,只能一種聲音。

如果方方在五丈原


他們知道片刻的猶豫,在小挫敗前就會動搖軍心。兵一旦潰,就是一場災難。兵敗如山倒,準確的描述了潰兵的速度以及不可收拾性。

疫情就是戰爭,百姓心態崩潰後,就一瀉千里。首先會擠兌生活資料和食品,發生擠兌就會物資短缺,一旦斷糧,轟搶,一定會發生。在疫情流行中加上一場民變,我想象不出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局面。

所以即使特朗普,也一直在強調:

目前只有一個病人;

今天美國才四十幾個;

嗯,八萬了,這真是驚訝的消息,不過你們放心,美國有最好的醫療;

……

他在穩定軍心,在事實暴露前儘量隱瞞,為政府的準備留出時間。這不是涉及普世標準,也不涉及價值觀,也不涉及政府的態度,這就是策略,僅此而已。

如果方方在五丈原


其實,可以公佈真相,也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在道義層面,這並沒有錯。但幾千年來的人類實驗表明,無論士兵和百姓,在軍事及準軍事行動裡,無法保持理性。

因此方方錯了,錯的徹底而純粹。她不是稀爛的公眾號,她是知名作家,而且有行政級別,她有相當數量的受眾群體。

不需要謳歌,你可以默默的和人民一起迎接這次巨大的挑戰。你也可以號召作家捐款,你可以號召文學愛好者去當志願者,你可以用你的影響力安定武漢人民的心靈。從她的日記裡,我們看出她有相當的社會資源,她本可以做的很好。

她沒有,她甚至沒有接受批評。她應該感激這個時代。如果時光可以穿梭,她到了2000年前的五丈原,即使她說的沒錯,她描述的真摯而深情,她依然會被長史楊儀砍死在軍帳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