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再高依然無法避免失敗的結果


GDP再高依然無法避免失敗的結果


雖然趙國最出名的是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但它最牛的並不是軍隊,而是“經濟”或者說“錢財”。

那些年,趙國鑄造了不少錢,有自家的布幣,還有齊、燕的刀幣,以及秦國的圓錢。

很顯然,對於趙國來說,布幣就是本幣,而刀和圓就是外匯儲備,是為了跟齊國和秦國做生意。

根據沈長雲先生在《趙國史稿》中的說法,在趙國的陽高、原平、太原、祁縣、交城以及內蒙古的涼城等地,共出土趙國貨幣2萬多枚,而我們出土的東周貨幣也僅僅7萬多枚。趙國的錢,可以說是佔了全天下的三分之一!

熱衷於鑄錢的趙國,以自家的首都邯鄲為中心,建立了幾十個鑄幣城市。

比如藺(今山西離石),離石(今山西離石西),茲氏(今山西汾陰),中陽(今山西榆林北),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安陽(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南公廟溝口),馬服邑(今山西朔州北),涅(今山西榆社社城鎮)等等

這些鑄錢的城市,大多坐落於西方!

後來這些城市被秦國攻佔,趙國給秦人做了嫁衣,這些城市成了秦人的青銅鑄造廠,這些工廠不但可以鑄幣,還可以鑄造青銅兵器!

據林劍鳴先生《秦國史稿》記載,在戰國末年,東方各國已經紛紛使用鐵質兵器,甚至有些武器的刃部,還使用了淬火技術處理的高碳鋼。而這時秦國的部隊還沒有拋棄青銅武器!

“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這話說的是,一個窮人想要富有,種地不如做實業,做實業不如做商人,女子刺繡不如坐在市場門口喊“來玩兒呀”。頗有一種笑貧不笑娼的意味。

趙國人似乎十分好這一口,正所謂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史記》說“齊、趙設智巧,仰機利”,趙國的人是鬼滑頭,想盡辦法去獲利,不管是什麼貓,逮住老鼠,趙人就喜歡,覺得幹得好!《史記》還說,“趙女鄭姬,設形容,揳

xiē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趙國的女孩子們,整容學藝術,穿著漂亮的衣服和鞋子,不遠千里跑到大都市,眼裡和心裡,看的想的都是找一個大款。

工於心計、唯利是圖,貪圖享樂,趙國的人,不但有錢,還頗懂得消費的好處。

《鹽鐵論》中寫道:

趙、中山帶大河,纂四通神衢,當天下之蹊,商賈錯於路,諸侯交於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務本,田疇不修,男女矜飾,家無斗筲,鳴琴在室。

趙國真是一個好地方啊,天下之中,交通便利,商人熙熙攘攘,各國政要也紛至沓來。人民都懂得享樂的好處,不會去做一些辛苦又賺不到錢的事務,男男女女都想要穿一身名牌,再不濟也要輕奢品質,都她媽月光了,還是跟人說,我看上了aj。


在濃郁的“商業”風氣影響下,趙國出現了當時名震天下的大商人,他們交通王侯,獲取利益。

有佔據重要資源而暴富的郭縱。

郭縱何許人也?

相傳,郭氏原居晉陽,後趙簡子開拓晉陽,郭氏因三家分晉而投奔了趙國,與趙氏結緣。從趙簡子時期師從東郭(虢),到戰國中期的郭縱,再到晚期的郭開,郭氏一直居於趙國的核心圈層,壟斷著趙國的冶鐵業,這種關係一直綿延了二百餘年。

而郭開又是何許人也?

歷仕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主,拜為相國,封為建信君的是他!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說廉頗吃頓飯就拉三泡屎的是他!

李牧抗秦五戰三勝,最後被搞死,背後主使的是他!

逃到秦國,被拜為上卿,還返回邯鄲老家搬運家財的也是他!

這些著名的商人中還有外資,來自衛國的呂不韋,就是其中一個。

他看上了趙國濃郁的“消費”風氣,跟著父親到趙國販賣珠寶。

經商多年的呂不韋聚集了豐厚的家底,不過他覺得這還不夠,這世間還有更加奇貨可居的東西,那就是攫取政治權力!

多年之後,呂不韋發現了異人,這位來自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公子。

那一日,呂不韋返回家鄉,和父親做了如下的交談。

呂不韋對父親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

父親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獲利幾倍呢?”

父親說:“百倍。”

呂不韋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

父親說:“無數。”

呂不韋說:“如今努力耕田勞作,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擁君建國則可澤被後世。我決定去做這筆買賣。”

異人就是秦莊襄王,他的兒子就是秦始皇!

喜歡“商業”的趙國終究不能靠“商業”保持自己的國土,他必須面對秦國的打擊。

那一年,秦國人佔領了韓國野王,攔腰截斷了上黨和韓國本部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一場曠古絕今大戰的導火索開始點燃。

趙孝成王深刻的理解,上黨郡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他決定接受馮亭,接受上黨。

那一戰,趙國輸的慘烈,四十萬趙國青壯年,斷送了生命!

那一戰,趙國的經濟,沒有發揮絲毫的作用,它斷送了從武靈王開始,創建的盛趙基業!

那一戰,讓趙國只剩下一條道路,苟延饞喘,直至毀滅!

馮亭獻上黨的時候,趙國人有下面一場對話。

王大喜,召平陽君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對曰:“夫秦蠶食韓氏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之地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弱顧能得之於強大乎?豈可謂非無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為難,必勿受也。”

這段對話道出了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其政行,不可與為難”。

秦國種地厲害啊!秦國行政厲害啊!

而這句話的本質,在於秦國知道立國之本是什麼!而秦國的政治能為立國建立良好的環境。

而趙國則陷入了所謂“商業”帶來的虛假繁榮。

窺一斑而知全豹,現在讓我們看一個例子。

當初秦昭王請孟嘗君到秦國做丞相,後來秦國人說孟嘗君作為齊國人,一定會把齊國的利益放在首位,於是秦昭王想要殺死孟嘗君。

孟嘗君為了活命,讓自己一個會狗叫的門客偷回送給秦昭王的白狐大衣,轉送給昭王的愛妃,女人的枕邊風讓昭王一時放棄了殺人的念頭,還準備兩天後送孟嘗君回家。

可是孟嘗君等不得兩天,他趁著月色逃跑,來到了秦國的邊關——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市,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

據說按秦國的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會開門。這時孟嘗君手下的另一個門客學起了雞叫,秦國的士兵開啟了函谷關的城門,孟嘗君由此逃脫!

這故事不知真假,頗為蹊蹺。

第一是,秦國開關門的設定有問題,哪有按雞叫定時的,按太陽都比按雞叫好,況且那時候又不是沒有計時器!

第二是,就算按雞叫開門吧,開了關門,你孟嘗君就能過去嗎?要知道商鞅住宿旅店都要憑證,那麼孟嘗君沒有秦昭王的通關文諜怎麼過關呢?

很有可能孟嘗君跟商鞅一樣,是走小路繞過去的。

同樣是過關,在趙國就不同了。

異人在趙國做人質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兒,他差點就丟了性命!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王齮圍攻邯鄲,邯鄲情況緊急,趙國想殺死異人。

於是異人和呂不韋密謀,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給守城官吏,得以脫身,逃到秦軍大營。

賄賂就過關了!趙國啊趙國,可真有你的!

趙人的濃厚“商業”氛圍,竟然腐蝕趙國到這種程度,竟讓來自趙王的政令不能通行!

這時在回想一下,《鹽鐵論》中說的,趙“民淫好末”,真是讓人脊背發涼。

“本”與“末”,正是秦與趙的差別,而“末”業再興盛,也不過是夢幻泡影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