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最好的紀念

為著最好的紀念


梅園的花春裡綻放,紅亮白透,一園旳景氣,清明就在這暗香裡旋踵而至。盤桓在這花徑,闌珊中映出冠狀肺炎疫情肆虐考驗後的清明,殷殷的思念漫過心懷,只為一位頻陽大地走出的英雄。不只這個時際,延續於歲月行進裡,點點滴滴中執念這位英雄精神,融契在平素生活與工作的細微,人文化在靈魂深處,便是一種最好的紀念。

巴漠| 為著最好的紀念

為著最好的紀念,吾輩應時時處處蓄著這位英雄那樣的“四情”:一是民本情結。他始終不忘自己是關中農民的兒子,無論身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視群眾如家人,體察民眾疾苦,用人格和魅力贏得了群眾口碑。1944年11月,他就提出了“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不當官”和“老爺”。1959年10月,他收到甘肅群眾隨信寄來的食物,當場掰下一塊,放到嘴裡嚼起來說:“這哪是人吃的東西?”立即派出調查組,弄清情況,組織群眾調運糧食,幫助群眾解決了吃糧問題。1984年2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他,把陝西綏德1943年的勞動英雄劉玉厚,請到家中做客,親切交談,見出他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他常說:我這人一生沒有做過對不起老百姓的事,別人欺負老百姓,我也不答應。

二是摯厚情懷。無論在任何時候,他都以誠動人,廣著人脈,成為不同意見、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人群的粘合劑;他用肝膽照亮人,言行感召人,感情凝聚人,成為黨外民主人士和不同界別的諍友;他有著大海般的心胸,厚德重義,從諫如流,受到幹部群眾認可和尊重。從30年代“敵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的樸實真理,到1985年“如果不緊快掌握和運用(統戰)這個法寶,黨和國家的大事就辦不成”的重要論斷;從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的17次團結爭取項謙的成功範例,到與黨外朋友推心置腹的深厚感情,都能覺到他的仁厚真摯,俠肝義膽。

三是質樸情操。他平和樸實,沒有架子,身往基層沉,腳往一線走,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樸素方式推進工作;他簡樸藹然,到田間地頭,上農家炕頭,吃粗茶淡飯,像走親戚般成為群眾的貼心人;他捧丹心默向紅旗祭,歷經坎坷磨難,砸不爛,捶不扁,錚錚鐵骨,剛正不阿。1962年,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遭受誣陷,被審查、關押、迫害長達16年之久,但他以頑強的意志,面對複雜環境,始終不渝,板凳甘坐十年冷,無怨無悔,恢復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黨費交給組織。他不計名利得失,不管職務高低,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人民和事業,做到了逆境面前選擇堅定,是非面前選擇正義,風浪面前選擇從容。

四是實幹情愫。他恪守人以事載,埋頭苦幹不分心,排除干擾,在重大歷史時期建樹斐然,留下了殷實足跡;他腳踏實地不畏難,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走,吃透情況,找準癥結,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科學民主的方法,化解矛盾,排障解難;他敏銳謀事,果斷做事,創新興事,尤其在緊要歷史關頭,敢於和善於擔當,不負組織期望,群眾重託,獨當一面打開局面,為大局贏得主動。他經常強調“做工作要老老實實,紮紮實實,切切實實,踏踏實實。”1961年,為了有效解決河南長葛縣群眾口糧嚴重不足問題,他頂著壓力,冒著風險,經請示黨中央,國務院,動用了部分國家戰略儲備糧,使長葛人民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顯示了他求實的作風、卓越的膽識和擔當精神。主持廣東期間,敢闖敢幹,傾力推動創辦經濟特區,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使廣東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綜合改革的實驗區和排頭兵,為國家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

為著最好的紀念,吾儕在人文化傳承上應用足“四力”:首在挖掘給力。將這位英雄精神作為一種富平文化符號去運作和傳承,使其具體化,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精神財富。注重同一時期本縣與這位英雄有關的重要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深度掘發,充分利用民國時期的人文資源,諸如紅軍誓師、地下交通、縣城兩次解放、斬城風雲等歷史素材,古瓶裝新酒,通過阿宮腔戲劇、皮影等形式,塑造紅色人物,既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形象展現了這位英雄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風采;應繼續推出類似《可愛的富平》、《風雨滄桑話富平》等精品紅色文華書籍,深化同類史料編研,延伸觸角,激活內在的文化元素。

要在項目接力。整合富平小說乃至劇本項目,借鑑葉廣芩《青木川》經驗,運用項目策劃包裝招引紅色富平影視劇項目;開發老縣城,復原歷史建築和文字資料,拓展紅色空間;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借鑑兩當紀念館做法,充實這位英雄精神的立體因素,富有質感地展現其文化內涵。

重在品牌增力。打造以這位英雄精神為主的紅色旅遊品牌,打破紅色文化必然語言光輝、氣壯山河的慣有模式,打造平民化與細節化,滿蓄地氣的鄉村紅色文化陣地;可與三產有機結合,開闢歷史人物街景,紅色文化一條街,人性化、質感化再現歷史。

貴在創新活力。建議出臺富平紅色文化產品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人人展其才,個個有舞臺,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利用民間藝術文化協會等平臺,開展采風、調研、撰寫等活動,融合民間更多的素材和原始資料,提升紅色文化傳承的層次和水平。

為著最好的紀念,我們在細節化深入上應立足“四處”:一曰站位高處。淡泊與堅韌就是境界。日常裡,懷著這樣的境界,自會眼蓄長遠,胸藏淡泊,雍容大度,守身篤志,在鮮花掌聲中不飄然,在困頓坎坷中不茫然,失敗裡雄起奮毅心,成功中持著平常心。亦會大著格局,不斤斤計較,富有雅量幽趣,做著定人心的穩壓器,聚人心的粘合劑,暖人心的溫馨事。更會見出奮毅,明辨是非,心地不長草,頭腦不分神,行動不偏離。

一曰修為靜處。修為從容平靜,就會心如明月朗星般豁然,動如行雲流水般自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岑寂中充實裕如,厚實悠遠,寵辱不驚。於那靜涵裡,“任爾東西南北風”,有著目標,懷著主張,默然蓄能,定然前行;於那艱難日,“不畏浮雲遮望眼”,目光睿智,高瞻遠矚,百折不撓;於那做為時,“一錘接著一錘敲”,勁頭十足,鍥而不捨地畫好人生延長線。

一曰情注真處。真誠現著一個人的內裡性情。生活中有著真誠的心懷,就會讓人如沐春風,和諧出三種情懷:對家人,飽含愛意,處處盡著親人的義務與責任,將那潛在血緣裡的親情,展得淋漓盡致,汪出一片深情,一是。對同志,滿是愛心,有著血濃於水的深切,珍視共事緣份,珍惜手足殷切,在幹事興業中,蓄滿一腔摯情,一是。對群眾,溢著親人般的愛念,幫在困難處,助於需要時,遞著一脈溫情,一是。

一曰做事實處。魯迅先生言,光是話不行,要緊的是做。做事以實墊底,件件做實,就會無懼千萬事。做實,就得有“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坐不住,閒不下,說做就做,做就做好。也得有“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讓激情成為常態,做雷厲風行的快把式,當腳踏實地的真行家。還得有調研這個基本功,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與百姓掏心窩交朋友,與基層幹部打成一片,察出實情,謀好實策。還得有出實績的硬功夫,把舉措向深裡推,把事業往細裡幹,在一件件實事中施展本領。更得有做人的好底子,守得住底線,管得好自己,知畏、知足、知止,燈紅酒綠不迷眼,歪風濁流衝不垮。

巴漠| 為著最好的紀念

人間四月天,情思春濃時。老百姓自會念著心中的忠貞者與勇毅者,因了這最好的紀念,那精神風範,那音容笑貌,存乎歲月深處,展現在大地上,感召後人,永不褪色……

2020年4月1日

巴漠| 為著最好的紀念

巴漠| 為著最好的紀念

巴漠,閱讀寫作者,文學學士,《中國小康》雜誌簽約作家,《作家世界》特約撰稿人,富平人文化顧問,曾在省內外各種刊物發表論文、散文、小說近百篇,出版作品一百二十餘萬字,著有詩文集《駝鈴聲聲》,文論集《跋涉集》,長篇小說《火山口》(陝西傳媒網連載)、《黑石村往事》,小說《白馬道》獲中華文學星光大道、“今古傳奇”第二屆全國優秀小說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