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影響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因素(二)


40.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影響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因素(二)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教師都有如此的教育理想與信念。我們從總體上看,目前教師中還存在著以下三種不同的職業價值觀:

一是生存型的。以教師的職業作為自己的一種生存手段和生存目的,僅僅把從教與“掙薪水”、“養家”聯在一起,其職業行為的價值指向只限定於“對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資”,每天是為了“工資”而教,為了“工資”而工作和生活著。

二是滿足型的。只滿足於當前,只滿足於現狀,只要每天的課能上完,只要不發生意外和差錯,一切自我感覺良好,除此以外,似乎不再有其它追求,不再想有另外的“創造”與發展。

三是享受型的。工作中追求一種自我享受——享受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享受課堂紀律的嚴謹、分明,享受學生的那種聽話、本份,享受教師職業歷來具有的尊嚴與威望,享受來自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讚譽。

以上三種教師職業價值觀,也不能全謂之錯,每一種都有各自合理的方面。但我們更應意識到,從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要求看,每位教師的職業理想與信念定位應該更高大些,目光應該更遠大些。

教師的職業與工作,當然與教師的生存、與教師當前的自我體驗與感覺有密切的關係。然而,我們更應立足於長遠,立足於教師職業的社會價值和教師個人自我發展價值,深刻把握自己的職業與工作的性質和價值意蘊。沒有這樣的認識和價值高度,就難以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去塑造和提升自我。

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對他心中理想的教師作了這樣的描述:“我心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他同時指出:“任何教師想要有高的成就、高的水準,首先必須有高的理想。國外有實驗專門研究過人的抱負層次和成就的關係,結論是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越大。

作為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和精力。”

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教師有激情,有詩意;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更需要教師要充滿激情,充滿詩意。教師的激情與詩意來源於哪裡?它首先來源於教師的教育理想與信念。因此,為了我們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我們職業的輝煌,為了我們在職業中具有永不枯竭的“激情”與“詩意”,我們每位教師一定要確定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一定要有正確的職業理想與信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