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3個信號接踵到來,樓市一“明牌”應聲而出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佈了我國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同比下降了6.8%。其實,受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對於這個數字,雖然基本符合大家此前的預估範圍,但一經公佈,還是引起很大關注,而且有好多人留言說,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見到中國GDP是下降的。

其實,早在數字公佈之前的一兩個月,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不少人就已經開始抱著一種想法,未來房地產是否又要挑大樑了呢?畢竟,基於以往的經驗來看,每到關鍵時刻,房地產這把“夜壺”總是要被拿出來用一用。顯而易見,房地產市場又一次走到了關鍵時刻,所以接下來到底是託底還是刺激,如今正在被很多人看好。

關鍵時刻,3個信號接踵到來,樓市一“明牌”應聲而出

房地產3大消息密集傳來!

不過,這次答案來得很快,短短三四天時間,國家就釋放了幾大重要信號,給觀望中的購房者吃下了定心丸。根據這幾大信號來看,曹德旺對於房地產走向的預言或許要實現了。

第一、高層會議再度重申“房住不炒”,房地產這把“夜壺”不能再提了

同一天,就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後,國家高層會議早一次明確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的定位。 顯而易見,就在關鍵時刻,高層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傳達的政策信號不言自明,如果還把拉動經濟單純寄希望於重啟或者刺激房地產行業,這顯然已經不現實了。

其實,最近這一個多月以來,青島、濟南、廣州、駐馬店、海寧、寶雞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鬆綁調控的政策,但是最後都遭遇了政策“一日遊”,其實就已經釋放出了國家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鮮明態度。當然,放棄房地產這把“夜壺”並不是說要徹底拋棄房地產,而是說不刺激和不炒作房地產,要繼續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穩定房地產市場的走向,避免房價再迎來一輪大漲。

第二、央行公佈最新LPR,金融政策的取向依然是穩定樓市,刺激實體

4月20日,央行公佈了最新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 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3.85%,較上個月份降低了20個基點,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4.65%,較上個月份降低了10個基點。眾所周知,1年期LPR一直被看作是實體經濟的貸款基準利率,而由於房貸期限長,所以5年期LPR一直被看作是房貸基準利率的參考。

對比本次公佈的LPR,不難發現,1年期LPR利率下調了20個基點,而5年期LPR利率下調了10個基點,所以這是一次非對稱降息,而且相當於通過政策手段把實體利率和樓市利率隔開對待,主要目的依然是扶持實體經濟。不過,需要說明,雖然相對實體經濟少了10個基點,但終歸是會對房地產形成一定的利好效應,從而起到穩定樓市的作用。因此,當前信貸政策的取向依然是穩定樓市,刺激實體,這再一次凸顯了國家調控樓市的堅決心態。

第三、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7大領域凸顯高質量發展

4月20號,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大方面,細分起來則包括

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7大領域。 顯而易見,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外,未來這些”新基建“將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繼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

不難看出,“新基建”都與高科技息息相關,也是國家之間競爭的關鍵。當然,除了首“新基建”,老舊小區改造、傳統基建等同樣是擴大內需和擴大投資的關鍵所在。很顯然,在經濟向高質量轉型的今天,單純依靠房地產來刺激經濟正變得越來越不現實。換句話說,房地產的優先級開始變得沒那麼高了。對此,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未來拉動經濟不一定靠房地產,但是穩定經濟還得需要房地產,所以房地產正從“發電機”向“穩定器”轉變

通過這三大信號來看,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期,無論是繼續放棄這把“夜壺”,還是大力扶持實體,又或者是發展“新基建”,對於2020年的房地產市場,或者說未來更長一段時間的樓市而言,實際上就是亮出了一張明牌:“房住不炒”是樓市發展的政策底線,房地產市場不會大起大落。

對此,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稱,未來中國不會再走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了。

對於未來的房地產走向,曹德旺早就提到過了!

作為全球知名的實業家,曹德旺關心的不僅僅只是汽車玻璃,他對房地產的未來也進行了“預測”。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表示,如果還是蓋那麼多房子,所有銀行的資金、勞工等所有資源都會流向房地產,就會導致製造業成本提高。對國家來說,與其他行業相比,製造業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更大,與發達國家進行競爭,製造業一定不能丟,所以不搞那麼多的房地產。正是不看好未來的房地產走向,他自曝多次勸自己的親妹妹賣掉多餘的房子。

如今再回過頭,看看國家對於房地產行業的態度,不得不說,曹德旺的“預言”或許真的要實現了。一方面,國家不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角色開始發生轉變。另一方面,國家多次強調對實體經濟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範圍,顯然這些被看作是“國之重器”的高科技

,未來將逐步成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句話,房地產“明牌”已經亮出,大局基本已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