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近段時間,各類肉品話題頻繁刷屏。

豬肉價格實現9連降,每公斤下降7.8元。

農業農村部起草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也將狗排除在畜禽管理之外。禁食狗肉有可能成為全國範圍內的法規。

人造肉大規模進入市場,銷量口碑都還不錯。

引發了食材市場及餐飲行業的震盪。

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對豬肉的需求量大幅下降,再加上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供求關係發生明顯變化,價格下降是順理成章,也是喜聞樂見。

不過,“禁食狗肉”條例一出,立即引發了狗肉餐飲從業者的擔憂。


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在我國,食用狗肉的習慣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據數據顯示,全國與“狗肉”相關的註冊企業有4萬餘家,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龍江、貴州、江蘇與廣西等地區,具有很強地域性。

我國每年食用的狗高達1000萬隻。

在今年 3 月 31 日,深圳明令禁止食用狗肉之後,4月8日,農業農村部起草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也將狗排除在畜禽管理之外。

禁食狗肉可能成為全國範圍內的法規,這無疑會直接影響這4萬餘家企業的走向,引發從業者的擔憂。尤其是對於延邊、沛縣等特定地區,食用狗肉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特色。當地幾十萬人口的生計,又都與肉狗產業鏈相關。若禁食狗肉,農民這筆收入也可能消失。


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不過,從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禁食狗肉”確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一直以來,關於狗肉的爭論,還是集中在“來源”上。與其他食材肉類不同,狗肉產業的發展一直是分散、雜亂的狀態。整個產業鏈上游沒有出現大型養殖公司,下游餐飲業內也沒有發展出真正的狗肉品牌,業態多以各地的街邊小店、大排檔為主。

這也讓不少愛狗人士認為,不存在人工養殖肉狗,狗肉館的狗肉全部來自偷狗。食品安全堪憂。

那麼,現代文明、食品安全與傳統飲食習俗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調解呢?

植物肉的出現是否會提供一種新思路呢?


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黑科技植物肉並非大眾熟知的素肉。

素肉只是在形態和味道上與肉相近,並沒有肉類的纖維結構,所以口感上並不像肉。而植物肉是利用分子感官技術,從分子層面解構形成肉風味的風味因子,再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風味因子模擬肉的風味,不管從外觀、口感、風味上,與真肉的相似度都在90%以上,且無需添加香精。


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4萬家狗肉館或陷困局,植物肉有多大“想象空間”?

去年下半年,植物肉開始進入國內消費者的視野,在餐飲圈掀起一波熱潮;年底時,植物肉就進入了真正的常態化銷售。

不僅替代了漢堡王、肯德基、賽百味等部分西餐漢堡中的肉類食材,還在廣東腸粉等中餐品類中進行了嘗試,反響也不錯。

推而廣之,如果對植物肉稍作改良,用在狗肉產業鏈中是否可行呢?是否能夠滿足食客的口感要求?又能幫助到多少原產業鏈中的經營者呢?

是否有可能開發出新的市場空間呢?


以植物肉代替狗肉,你能接受嗎? (單選)
0人
0%
A、可以,既能吃到美食, 也能保護動物
0人
0%
B、不能,傳統美食特有的味道,無法替代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