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縱觀中國近代大學發展史、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學發展史、包括改革開放到今天的中國大學發展史,不難看出,每一個階段高等教育的發展與當時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是密不可分不,每一個階段大學發展的歷史任務和社會背景也是不一樣的。

在當下“985”、“211”、“雙一流”成為全社會最熟悉的字眼,幾乎是人人皆知的詞語。您可曾知道,她們的來歷還有她們間的“前世今生”?弄清來龍去脈,無論對您高考志願的填報還是研考志願的填報,無疑能夠獲得幫助。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一、何為“211工程”?

上個世紀我國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出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1995年11月經批准啟動。故稱之為“211工程”,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共計112所。 \u001f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二、何為“985工程”?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提出建設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大學。根據這一指示精神確立一批重點建設高校,謂之“985工程”,共計39所。首批進入“985工程”建設的高校有9所,故稱之為“C9”。39所“985工程”大學,是從112所“211工程”大學裡遴選出的。因此,是“985”的必定是“211”,是“211”未必都是“985”,

另73所“211”即非“985”。“211”與“985”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985”大學的規格、層次、實力高於“211”大學。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三、何為“雙一流”?

何謂“雙一流”?即“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為進一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升我國高等教育水平,2017年推出“雙一流大學建設”戰略。“一流大學”共計42所,“一流學科大學”共計95所。“雙一流”大學合計137所。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985”、“211”與“雙一流”的“前世今生”,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四、“雙一流”源於“985”、“211”,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雙一流”的一流大學對應原來的“985”,涵蓋了原來39所985大學的全部。所不同的是:原三所“211工程”大學的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進入一流大學,共計42所;一流大學設置為A檔和B檔兩類,其中三所原“985工程”大學的東北大學、 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連同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列為B檔,共6所。其餘36所原985大學為A檔。

“雙一流”的一流學科大學對應原“211工程”大學,囊括了除“985工程”大學之外的全部“211工程”大學。所不同的是,有25所學科特色鮮明突出、辦學實力強勁雄厚的原“雙非”院校列入一流學科大學。

“一流大學”不同於“985工程”大學,“一流學科大學”也不同於“211工程”。“雙一流”大學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無論從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上,對“雙一流”大學的建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大了政策和經費的扶持力度,且一視同仁,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考核。在遴選和建設方面採信第三方評價,使之更科學更客觀;不搞終身制,五年一評選,將會有“重新洗牌”的機會,機制更靈活,競爭更公平,必將激發高校創新的熱情和競爭活力。

五、“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大學”花有兩朵各不同

“一流大學”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流學科大學”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

“一流大學”必然具有一流學科,且是已然的世界水平的學科;“一流學科大學”具有已然的強勢學科和特色學科,有待於建成世界水平的學科。

“一流大學”整體辦學水平較高且各有其特點,但擁有的一流學科的多寡不同。但從數量上看,最多的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別擁有一流學科43個和34個,多數在10個以上,最少的只有一個。

“一流學科大學”擁有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多寡也不同,最多的為東北師範大學達到6個,最少的是北京工業大學等77所高校只有1個,個別院校一流學科建設待定。

六、還把“舊桃換新符”,使用“一流”更科學

“雙一流”不同於原來意義上的“985”“211”,不是“985”“211”的翻版,是對“985”“211”的繼承和發展;不是對“985”“211”取代,是對“985”“211”的“揚棄”。我們在評價大學,填報高考志願,往往定勢思維,停留在“老黃曆”上,仍然使用“985”“211”稱謂和標籤,這是一種慣性思維。其實,我們的思維應該轉換到“雙一流”概念上來,使用“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大學”的新“標籤”。這樣或許更科學反映發展變化了的客觀實際。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再使用“985大學”的稱謂,而改口為“一流大學”;不再使用“211大學”的稱呼,而叫“一流學科大學”。筆者以為時候已到,親愛的讀者您覺得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