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如果你手上劃破了一道口子怎麼辦,或者說感冒了會怎麼辦?答案是找塊創可貼裹手指,拿點感冒藥吃。對於身體上的不適,我們都知道要採取措施去遏制。那麼,如果你因為被拒絕、內疚、自卑導致情緒低落了會怎樣呢?我想很多人是獨自默默承受,熬過這段時光吧。

為什麼人們對於身體上的病痛會很緊張地去醫治,而對於心理上的不適卻容易忽視呢?

原因在於三點:一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採取什麼方式來對抗壞情緒;二是人都有羞恥心,不願意談論悲傷和脆弱;三是意識不到心理不適的影響。這些都會讓人忽視情緒黑洞。

而被忽視的很多時候恰恰是最重要的,壞情緒帶來的糟糕感覺在心裡揮之不去,發展成焦慮和沮喪,導致心理問題,接著給身體帶來影響。

我們應該像對待身體上的創傷一樣,積極拯救情緒黑洞。在《情緒急救》這本書中,作者就詳細講述了情緒問題的形成、表現形式,並提出了應對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蓋伊·溫奇,他是研究減輕心理壓力方面的專家。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意識到問題的產生和嚴重性,並採取積極的緩解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從情緒黑洞中走出來。

我們主要看下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的情緒問題:被拒絕導致的、內疚導致的、自卑帶來的。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拒絕會給人帶來哪些影響,如何緩解不良情緒

大多數人都有過被拒絕的經歷,例如求職受挫、表白被拒等。當你小心翼翼地提出請求後,遭到對方毫不留情的拒絕,這時候會有什麼心理活動呢?

憤怒、自卑、消極?有的人會因為被拒絕而惱羞成怒,採取極端手段報復對方,這樣的事例也並不在少數。

為什麼人們在拒絕後情緒上會產生波動呢?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三個人做遊戲互相傳球,但慢慢地,其中兩人傳遞的不亦樂乎,故意把另一人排除在小群體之外。被排斥的人這時會怎樣?他會感覺極不舒服。他的心理狀態就是此刻被拒絕時的真實反應。

有人可能會說,誰那麼心理脆弱要別人來關注。事實上,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數據表明:人們在乎的程度超出想象。被排斥的人基本上都表現出了痛苦。

為什麼拒絕會給人帶來傷害,科學家通過對大腦掃描的結果發現:當人們被拒絕時,大腦某部分的腦區會被激活,和身體遭受到痛苦時被激活的腦區相同。並且實驗組織者還發現,事先服用過止疼片的志願者在後續被拒絕時所感覺到的疼痛感會大大減輕。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拒絕會帶來物理性的疼痛。

除了身體上的不適,拒絕還會對個人行為產生影響,例如說攻擊性行為。

2001年,美國醫生聯盟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比起貧困或者幫派爭鬥引起的暴力,情侶間暴力的最大因素是被拒絕。許多惡性事件的發生是懷疑伴侶不忠誠,這意味對自己的不認可,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拒絕。導致被拒絕的人採取了暴力行為。

拒絕還會讓人的自尊心受損。

當一個人遭受到拒絕時,他會將原因個人化,認為自己不具備吸引人的特質,刻意誇大自身缺陷和不完美。但事實上這些問題根本不存在。拒絕讓人的自我價值感與認同感降低。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講到,人是群體性動物,有歸屬感的需求。人類需要融入群體,被認可、被感知,如果這些需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就會衍生心理問題。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要解救由拒絕而引起的情緒黑洞,主要有停止自我批判、恢復自我價值、自我脫敏。

停止自我批判是指被拒絕後要注意避免陷入自我懷疑,要學會用中肯客觀的態度看待自己。只要產生了自我批判的想法,就立刻在心裡進行反駁。

例如,若表白了被拒絕,你可以這樣想:他不接受我完全和他自己有關,而與我無關,我沒有任何缺陷,問題在於兩人不適合。

其次是恢復自我價值。拿出一張白紙列出性格中重要的品質,例如忠誠、愛心、體貼、善良等。把這些特質擴展開來寫,內容包括:為什麼這個品德很重要,是如何影響你的?

寫完這些後,你應該對每一項特質都有了思考,對自我的認識也更為豐滿。它會讓你在下次遭到拒絕時舒緩受到的傷害,重建受損的自尊。

還有一種方法叫自我脫敏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這本書中講了敏感和鈍感的概念。鈍感力是指對生活反應遲鈍的能力,在這裡可以稱之為脫敏。鈍感的人很少被不快樂的事情困擾。

有個詞叫百鍊成鋼,多經歷幾次不被認可,你就會達到脫敏狀態,形成一個自我保護層。

總之,認識到被拒絕並不是自己的錯,也許是你所請求的事情對他來說也無能為力。你繼續計劃就好。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內疚心理會給情緒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緩解內疚感

電影《刺青》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姐姐把父親和年幼的弟弟留下家裡,自己去和戀人約會,後來發生地震,父親不幸遇難,弟弟嚇的變成了啞巴。後來的姐姐餘生都生活在內疚的陰影中。

姐姐的狀態可以稱之為“倖存者內疚”,認為自己是不幸的罪魁禍首。倖免於難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幸運,而認為是種羞恥。

除了倖存者內疚,還有分離內疚、不忠誠內疚等

分離內疚具體是什麼意思呢?例如說放假了兩人準備旅遊,但是伴侶加班無法同行。另一方只好一人去,但是他卻不能隨心所欲地玩耍。他會這樣想:對方為了生活努力打拼,而我卻在外面消遙,我怎麼這麼混蛋呢?

或者夫妻出去遊玩,請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他們遊玩時會感覺不安,認為麻煩老人也太自私了。這些事例中的人物心理都屬於分離內疚。

不忠誠內疚主要是指沒有按照對方的意願來選擇生活方式。比如說,有的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在學業上有所建樹,但子女偏偏選擇一個放飛自我的工作,偏離家長子承父業的理想軌道很遠。如果選擇令大人失望,孩子們就會產生不忠誠內疚心理。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內疚具體會對人產生哪些影響呢?主要有

對幸福的感知力下降、人際關係下降。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給一組受試者放幾個與內疚相關的詞彙,例如有罪、難辭其咎等,另一組受試者則放一些中性的詞語。然後問這兩組人,如果給你們一筆錢,打算怎麼花?看了中性詞彙的那組人基本上把錢花在娛樂上,例如看電影、吃大餐等。而另一組的消費都比較剋制,例如說要購買學習用品等。

這說明哪怕是看到關於內疚的詞語,都會令人感到不適,也很難放縱去享受生活,對幸福的感知力、生活的認知能力都會下降。

要消除這種內疚,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道歉、自我寬恕、迴歸生活。

道歉指如果因為你的疏忽給對方帶來不好的體驗,那麼不要再自怨自艾,麻利地找對方承認錯誤來消除他的怨恨;自我寬恕主要用於錯誤無法挽回時的自我諒解,放生自己;重新投入生活指振作起來,獲得支配生活的勇氣。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自卑心理對人造成的影響,如何培養一顆既自尊又強大的內心

說到自卑這個詞,真是太熟悉了,我們心裡都住著一隻畏縮的小獸,總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夠完美。

自卑的人情緒免疫力系統比較脆弱;不能接受正向反饋信息,自我認同感降低;不願意探索新事物、自制力下降、體驗快樂的能力降低。

拿親密關係來舉例,伴侶讚美自己時,自卑者一方面會懷疑真實性;另一方面又生怕自己不夠好,辜負了對方的期望。

自卑者會想,我真的如他所說的那麼好嗎,如果某天無法維持良好的形象,他會不會不再愛我了?

自卑者的表現給對方造成了困惑。對方會想:你對自己都不自信,那我還是不要誇你好了。

當關系真的走向破裂時,自卑者會說:看,果然如我所想那樣,他不愛我。實質上他不知道,自己之前不自信的態度,無法接受正向反饋的性格,才影響了關係走向。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要想降低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有以下幾個方面:肯定自己的長處,接受讚揚;提升個人力量;加強自我控制。

首先是肯定長處。科學研究表明,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肯定,都能提升自尊。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身上的閃光點,如善良、忠誠等,並以此為傲,提高被欣賞與被認可的接受度。

接著是提升個人力量,就是將自卑轉化自信的心理狀態。從你擅長的領域著手,比方說我擅長於做飯、我會畫畫。先肯定自己的優秀,一旦找到了個人力量,這種力量也會迅速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最後是加強自我控制,也就是提高意志力。鍛鍊意志力的方法說起來也很簡單,可以先從糾正儀態做起,每天固定時間專注於監控身體姿勢和狀態,不要躺著、斜靠在椅背上。同時拋棄不良習慣,比如吃零食、說沮喪的話、拖延等。

精神狀態煥然一新了,情緒上也會有體現,一旦你能掌控自己的情緒,那麼自尊也會隨之提升。

說到底,人們所有的困擾都可以歸結於情緒問題,主要在於你是如何想的,如何看待一件事,你對事情的分析與認知決定你的行動,行動決定命運與人生。從現在開始,不妨轉換思維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許就會發現不一樣的視角。

陷入情緒黑洞中怎麼辦,這三個小技巧肯定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