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又有人编造我的言论了。

请看这个: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 造谣截图

这里面的前半段是我的意思,后面就不是。什么反哲学,反人性,反人类,反世界,简直太过分了。

我什么时候这样批判过传统文化?

但,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传统?

有没有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传统?

什么是科学精神?

却是必须弄清楚的。

否则,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也打不赢贸易战。


科学不等于技术


把科学等同于技术,含糊其辞地统称为科技,是一大误区。

科学与技术,有什么根本区别?


技术一定是有用的。

比如冶炼技术,造船技术,航天技术。


科学则一定是超功利的。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

研究宇宙的起源,又有什么用?

但这是科学。

科学研究成果也有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不过那是另一回事。

所以,区别科学与技术,就看有用没用。

同样,看一个民族有没有科学传统,就看是否重视那些没用的研究。

这样看,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民族在历史上没有科学传统。

请注意:

第一,是历史上

第二,是没有科学传统,不是没有科学

科学和科学成就是有的。比如英国数学家霍纳发现的高次方程数值求法,在南宋就被秦九韶发现了,可是有谁知道呢?

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四大发明。

那可都是技术。


为什么没有科学传统


因为太讲实用了。

当然,学以致用并没有错。

但是,

什么都要学以致用,就错了

总要有人做一些没用的事,才会有科学。

这些事能够得到尊重,才会有科学传统。

可惜,没多少人这么想。

就连求神拜佛,也是实用的。

比如求升官发财,求早生贵子。

结果,我们也没有宗教传统

甚至就连艺术,也要有用。

比如寓教于乐,敦风化俗。

幸亏魏晋以后不再强调文艺为道德教化服务,这才有了唐诗宋词和山水画、花鸟画等等。

科学精神,却还是没有。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包括:

怀疑精神

批判精神

分析精神

实证精神


道理就不用多讲了。

比如,不怀疑地心说,怎么会有日心说?

那么,这些精神我们有吗?

起先是有的,比如屈原的《天问》。

何况,如果没有怀疑,也不会有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

但是,独尊儒术以后,没有了

为什么呢?

因为儒家说:先王之道备矣。

备,就是完美无缺,应有尽有。

那还怀疑什么?

能做的只有:传道、授业、解惑。

解惑也不是因为先王之道有问题,而是自己的学习领会水平差。

如果自己的“惑”被解了呢?

朝闻道,夕死可矣。

批判、分析、实证,全都用不着。

结果又怎么样呢?

没有批判,只有弘扬。

没有分析,只有意会。

没有实证,只有盲从。

科学精神彻底消失。


怎样建立科学精神


首先,要提倡怀疑和批判

哪怕那怀疑是可笑的。

比如杞人忧天。

实际上,杞人忧天一点都不可笑。在通过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之外是真空之前,请问你又有什么证据证明那天不会塌下来?

想当然而已。

怀疑,是探索的前提。

敢于探索,才有科学。

然后,要学会分析和实证

这就一要讲逻辑,二要讲证据。

比如笛卡尔,是主张怀疑一切的。

但是,他发现有一件事不能怀疑。

那就是:我在怀疑。

怀疑“我在怀疑”,仍然还是“我在怀疑”。

所以,怀疑本身不可怀疑。

怀疑的是我,所以“我”也无可怀疑。

这就叫: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实际上是: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这是逻辑推理。

至于讲证据,应该不用论证吧?


最后说一句:

不管贸易磨擦是否终止,中国科技都要自强,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口号再响,调门再高,都屁用没有。

【END】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易中天: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