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曾在某個平臺上看過一個問題: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底下有一個高贊回答:想要體會當皇帝的感覺,生個孩子就可以了。你可以隨意地對待他:高興時可以寵他,不高興時可以不理他,甚至打他罵他。你可以逼迫他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做不到就可以貶低他、侮辱他。更重要的是,你這樣做,他不會有任何反抗,只會心驚膽戰地認為是自己不夠好。周圍的人也會支持你,因為父母怎麼做都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從小被父母溫柔以待的人,看到這個答案估計只會呵呵一笑。但真正被父母傷過的人,看到這些話心情則會無比沉重,從小累積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又重新浮上心頭。

弗洛伊德曾說:“成年後的人格缺陷,都來自於童年的創傷。”原生家庭造成的創傷,即使在你長大離開父母、甚至功成名就之後,都難以撫平。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公開談論過原生家庭對她的負面影響。父親在她幼時對她進行的極其嚴苛的教育,導致她即使人到中年,事業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依然常常感到自卑。

在各個平臺一搜關鍵詞“父母”、“原生家庭”,底下就會有一堆對父母的控訴。包括我自己,雖然在成年後和父母的關係緩和了許多,但仍常常感覺內心壓抑著對父母說不出口的憤怒。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難道,出生在一個不那麼理想的家庭環境中,就意味著我們一輩子要飽受情感的折磨嗎?

幸好讀到了蘇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合著的《原生家庭》一書。這是一本治癒之書。在書中,蘇珊女士引用了大量真實的案例,讓那些受到原生家庭荼毒的人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跟他們有著一樣的遭遇。更重要的是,她從專業心理治療師的角度,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終結原生家庭的詛咒,擁有飽滿、自由的人生

蘇珊·福沃德是國際上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同時她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演說家,經常在訪談節目中擔任嘉賓。她著作頗豐,其中《原生家庭》這本書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克雷格·巴克是一名影視編輯兼製作人,他曾和蘇珊合著過多部作品。

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蘇珊將那些傷害孩子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將這些孩子稱為中毒的孩子。那麼,有毒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他們是怎樣長久地影響我們的心靈和人生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從有毒的家庭中解脫出來?

有毒的父母

《原生家庭》一書中列舉了作為父母對孩子應盡的義務

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

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在道德倫理方面給孩子正確的指導。

以上任何一項的缺失,對孩子的傷害都是致命的。但在有毒的家庭模式中,孩子感受到的缺失甚至是多方面的。

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是六種典型的有毒型父母。

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他們在孩子最需要保護和引導的成長時期,不僅不能盡到父母應盡的義務,還通過漠視、控制、虐待等手段,給孩子的身體和心靈帶來極大的傷害。在有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將始終被童年時期父母所設定的模式影響和控制,無法擁有自由的人生

1.對自尊和自信的傷害

有毒的父母無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關愛和支持,甚至有時候需要孩子反過來照顧他們的情緒和生活、拼命維持家庭的平衡。這樣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感到自己是被嫌棄的。他們自動地給自己貼上了沒有價值、不討人喜歡、一無是處等標籤,導致自己長大後沒有自信強大的心態去面對現實生活。

明星佟麗婭,明明美麗有努力,但因為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總是很自卑,在與陳思誠的婚姻裡愛得十分卑微。

2.自我毀滅式行為

心理有創傷的孩子,從小積攢了太多對父母的憤怒而不自知。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總是通過否認合理化等方式,試圖說服自己父母沒有做錯,責任都在自己。即使他們知道父母做錯了,也不敢去指責父母。

積攢的憤怒無法向父母發洩,被毒害的孩子就會通過遷怒的方式把怒火噴向身邊的其他人。配偶、孩子、同事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目標對象。

被毒害的孩子由於被童年時期父母所設定的模式影響和控制,長大後他們的人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他們的人際關係、事業、家庭都可能因為童年的影響而一團糟

例如,很多父母酗酒的孩子長大後自己也成了酒鬼;很多背父親家暴的女孩長大後卻又被有家暴傾向的男人吸引。

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中毒的孩子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1.盲目順從的孩子

那些沒有意識到自己被父母毒害的孩子,持續地在父母所設定的模式下生活。即使自己的人生頻頻出現危機,他們只會認為是自己不好,而從未想到是被父母給控制了。

有的人試圖討好父母,想要重新贏得小時候沒有得到的父母的愛意,卻發現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變得越來越絕望。有的人被父母牢牢地控制,大到選擇人生伴侶,小到每天穿什麼衣服,都由父母決定,結果就是人生充滿了窒息的感覺。有人試圖將父母的問題全部歸於自己,一個人拼命努力解決問題,卻發現是個無底洞,變得越來越疲勞。

曾出演《奮鬥》的演員朱雨辰的媽媽就是個控制狂。她在節目組自豪地說,兒子從沒離開過自己,每天的生活都由自己安排,他的每段感情自己都知道得清清楚楚。當她眉飛色舞地講述自己的滿足和自豪時,我們卻只看到了朱雨辰臉上深深地無奈。

2,過度逆反的孩子

意識到父母最自己傷害的孩子,可能會通過和父母對著幹來宣示自己對自己人生的主權,但卻往往適得其反。他們逆反太過度,導致他們無法過上自己本該擁有的正常人生

有一位男士年過四十還沒結婚。他條件不錯,內心也渴望親密關係。看過心理醫生才知道,他媽媽從小對他有很強的控制慾,當他長大後,他就處處不讓母親如願。她的媽媽總是張羅著讓他早結婚,潛意識裡,他認為如何自己結了婚就讓母親如了意。於是每次只要一和女孩開始,他就會故意搞砸。

對於中毒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悲哀在於,無論是選擇順從還是反抗,只要你讓你的父母影響了你,就等於拱手將自己人生的主動權交到了父母手中。似乎,你就是無法擁有正常的、自由的人生。

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五個步驟,擺脫原生家庭的詛咒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蘇珊從專業心理治療師的角度給出了切實可行地擺脫有毒有毒父母的影響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將自己的憤怒發洩出來

意識到父母做錯了、父母不愛你、父母沒有對你盡到責任。不再對他們抱有幻想。如果他們曾經傷害了你,讓你感到悲痛和憤怒,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表達你的憤怒和悲痛。

第二步:審視自己的觀念、感受和行為

審視自己的內心,與自己對話,看看自己腦海裡的觀念是如何影響了你的行為,誠實地記錄下你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行動時的感受。如此,你便能明白從小父母在家裡設定的模式是如何控制你的人生的。

第三步:自我界定

不再把父母的感受和看法作為自己行動的首要依據。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按照自己的信念、情感行動。

如果父母試圖阻撓你的自我界定,採用非辯護性回應表明立場的方法,堅定地維護自己人生的主權。

第四步:停止自我懲罰

擁抱小時候的你自己,告訴他:“你不需要為童年的不幸負責,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你值得最好的人生”。

你需要認識到,父母的人生,需要他們自己來負責。不僅如此,他們還必須為做出了傷害你的行為而負責。

你只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負責讓自己獨立,負責讓自己勇敢地面對受傷的童年,負責消除父母對你的控制,負責成為一個自信的、大寫的人。

第五步:與父母對峙

當你做好一切心理和方法上的準備,最後,你需要面對面地告訴父母他們如何傷害了你,如何對你的人生產生惡劣的影響。這將幫你獲得解脫,一勞永逸地克服面對父母的恐懼。

最後,傷害你的父母可能會向你道歉,但他們也有可能矢口否認,甚至怒氣沖天。但那已經不重要了,當你成功地與父母對峙,實現了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的對話,說明你已經能夠擺脫父母的影響,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世間最大的謊言: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18歲以前的人生。但18歲以後的人生,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去創造。擁抱內心那個受到傷害的自己,給自己時間將他治癒。不要讓自己沉湎於過去的傷害而耽誤了自己的人生。微笑著,擁抱自己的新生活。畢竟生命只有一次,憑什麼活得不精彩

教我們直面原生家庭的傷痛,但不停留在無用的控訴層面,而是積極採取行動給自己療傷、讓自己康復,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我認為,這是《原生家庭》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