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大智慧,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見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出自出自宋代,林逋的《省心錄》。即使現在讀來依舊受益匪淺,道盡了生活的奧秘,與古人的智慧。

耳不聞,眼不視,口不言其中各有玄機。

耳不聞

年少時每逢假期,總是會有一道溝坎擺在我的眼前。從學校回到家裡,總有那麼一幫鄰里鄰居,親朋好友比父母還關心我的成績。真關心者少之,無非是想與自家孩子,較個高低。得個心裡的安慰或氣憤,何必呢。反到是苦了孩子。有時並非考的很差,只是沒有比過別人,也難免皮肉之苦。考的好時,又會有別的孩子因此捱了打失了朋友,無奈至極啊。現在很多年輕人恐懼回家,想來也和兒時常被問成績有異曲同工之妙。

目不見

盯著別人不如,過好自己。無數活生生的例子不知打疼了誰的臉,又有多少,少年英才活成了中年廢柴。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上帝關了門必定會為此開一扇窗,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手有十指且各有長短,每一根都有自己的用處,拿筆,拿筷,點鈔票,各有所用。人更是一樣,你所見也絕非他人的全部,見人短時伸出大拇指給個鼓勵,江湖路遠來日方長。

口不言

貴人語遲,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謹言慎行。電視上,領袖們說話語速都會很慢,領袖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草民呢。往往一句善意的話可以拯救一個人,而一句惡意的話也會毀了一個人。

我小學時中途轉校,導致成績一落千丈也的確拖了班級的大腿。班主任對我說:我腦子有問題,且讓我和一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同學共處一桌做以分類,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竟然覺得她說對。好在後來換了班級我才得以慢慢恢復正常。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見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看似是在幫助別人,給別人方便。但是真正受益之人卻是自己,得大智慧,得大自在,得大滿足。

古人的大智慧,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見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