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之三:蛇化為龍,不變其文,主輔分離路在何方

麥電網訊: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廠辦大集體曾經為電力工業

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卻因為電改的緣故,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時也?命也?

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廠辦大集體,曾經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在當時人員、資金等各種資源都極其有限的情況下,以一種無所畏懼的姿態迎難而上,把行業裡急難險重,主業(在當時還屬於政府機構)人員都不想做的工作全部抗了下來。這個階段,雖然出身不那麼正統,但這個在當時頗有些無奈的操作,既緩解了主體企業客觀上存在的不少問題,也妥善安置了大量回城的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而這樣的發展思路,帶著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廠辦大集體根本不需要考慮人們想要什麼,只需要考慮主體企業需要什麼。這種主體出資,集體出力的方式,一開始就埋下了畸形發展的種子。

2.抱著主業有飯吃。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各省電力工業發展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戰、粗放發展的歷史階段,主業發展階段的特性決定了當時廠辦大集體同樣的發展思路,背靠大樹好乘涼、抱著主業有飯吃是當時最主要的思路,當然,這個思路一直延續並影響到了今天。雖然當時這種選擇的對與錯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但很顯然的是,電力工業幾十年高歌猛進的發展,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時間才是實踐檢驗真理的最大補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發展策略使得集體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同時,也讓電網雄心勃勃。太溼兇不知道如南網、國網的產業鏈覆蓋之全、之廣是不是全球之最,但是這種全產業鏈發展的經營思路不是與民爭利又是什麼?

3.不光鮮的角色。坊間關於集體企業的傳言是不是空穴來風不得知,但是這種與主業高度關聯耦合的態勢,如果說背後沒有一點點的貓膩,只怕也沒人相信。集體企業的存在一方面解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問題,裡外拐都是自己生產出來的gdp,左手掏右手嘛,反正左右互搏的本事在現實中也沒人相信,對吧?千百年來也只有小說中的一個周伯通而已。另一方面,集體企業的存在還給主業提供了受限於體制限制的諸多不便的解決之道。比如,對於相對緊急的項目、未列入計劃的突增項目,還有大家都懂得的禮尚往來的事情,怎麼辦?一邊是走正規流程要麼誤事,要麼根本就沒得走,作為既高度關聯又適度遊離的集體企業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這些滿打滿算只能屬於潛規則,算不得多麼嚴重,至於有沒有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我們就只能呵呵了。


變與不變之三:蛇化為龍,不變其文,主輔分離路在何方


4.關係與資源的紐帶。某種程度上,與電網做生意,就是與電網的三產做生意。這也是為什麼2019年東北涉電黑老虎能長期把持當地電網工程的重要原因。明著不能來的事情,只能轉到暗處,所以,當集體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的業務了,做什麼?平臺!一方面依託主業的人脈和資源,輕鬆獲取主業項目,一方面,以自己為中介,找個有錢有想法的,換來真金白銀的收入。到了這一步,如果還有什麼需要說的,太溼兇只想說一句,做什麼都不如做平臺!呵呵!

4.公開透明的絆腳石。為什麼這麼講?隨便查一下歷年來國網、南網招投標的相關信息,也可以隨便百度一下相關的資訊,瞭解一下這麼多年來無論是工程、服務等招投標中,關聯單位中標比例之高,就恍然大悟了。而這,也成為電網飽受批評之處。相關問題其實也引起過管理層的重視,不信可以百度“國家能源局曝光電網工程“潛規則”:基本只讓關聯企業中標”。這就涉及到工程建設過程中轉包、分包,以及電力設施企業公平開放等問題了,這些事情,只能YY了。所以,有人說集體企業會成為新電改的絆腳石,太溼兇是認可這種觀點的。即便沒有新電改,也會成為電力工程市場公開透明的遮羞布。

5.國家態度很堅決。早在2005年,就已在東北地區進行試點改革,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發關於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18號),提出用3-5年時間,使廠辦大集體與主辦企業徹底分離。而且,隨後相關部委也印發了多個文件推進這項工作,然而,事與願違,直到今天,不僅主輔分離推進艱難,很多在主業關照下的集體企業反而活的越來越滋潤,而那些明顯效益不怎麼好的,倒是處理的乾淨利落。這種反常的現象,太溼兇不敢妄加猜測,但是,在2019年底國網緊急更換具有政府工作背景的一把手,會不會對主輔分離有推動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變與不變之三:蛇化為龍,不變其文,主輔分離路在何方


歷年來發文已經不下十個


6.路在何方。一句話,我也不知道!也不敢妄加評論,就讓時間來證明吧,什麼混改、剝離,該來的都來一遍,適合什麼就怎麼搞。實在不行,把網運分離什麼的大招都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