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點擊上方關注,每天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有一次去吃自助餐時遇到這麼一件事情。我們買好票正要進去的時候,一個爸爸過來跟服務員說他家孩子不喜歡現在坐的位置,希望可以調換一下,他也已經看好了一個位置,那桌快吃完了。當時的情況餐廳是滿員的,他們要求換的位置服務員正好帶我們過去。當時我還覺得無可厚非的,小孩子們可能確實會不喜歡某個位置。走到他們所在的位置之後,這位爸爸就拿著東西趕緊去佔他們即將去的位置了。媽媽依然安靜地陪著孩子在慢條斯理地吃著意麵。孩子並沒有任何急切的要離開這個位置的意思,媽媽也沒有任何催促的意思。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於是我們一家四口加上等著收拾餐檯的服務員五個人就這樣等著母子倆吃了好幾分鐘的意麵。幾分鐘以後終於意識到該離開的時候,服務員有點不高興,當天因為假期原因人本來就比較多,他們這麼一折騰又要多收拾一次。一邊收拾一邊跟我們說:“什麼孩子不喜歡這個位置啊,那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啊?他們就是覺得離自助臺遠,取食物不方便,拿孩子出來當理由。這父母當得真夠可以的”。其實自助餐兩個小時時間是足夠的,就算遠能有多遠,又會浪費多少時間。用孩子換來的方便,同時也增加了其他人的等待時間,還增加了服務員的工作量。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其實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相信很多人在排隊買東西的時候都遇到過以孩子著急為理由要求插隊的情況;在火車上也會遇到以孩子為理由要求其他人換座位或者鋪位的情況;遊樂場裡有人提到遵守秩序,又有多少父母把自己“孩子小”說的理所應當。孩子小成為家長“為所欲為”的藉口。今日你以“孩子”為理由謀取到的福利,終將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拿孩子當藉口的弊端

1、導致孩子三觀不正

父母長期以孩子為理由,容易導致孩子三觀不正。認為可以通過一些途徑達成自己的目的。不把心思放在正道上,而是專注於研究“旁門左道”,一旦受益,就會得意洋洋。認為自己很聰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2、導致孩子自我為中心

一次次的“成功”會讓孩子覺得原來我有這麼大的“能量”,可以左右其他人的意識。長此以往就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小霸王”心裡。跟其他人相處,必須“佔便宜”,佔不到便宜就大喊大叫,誣賴別人,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通常這樣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無法適應群體生活,無法融入到同齡小朋友的世界。因為他不再是那個“中心”了。受不了這樣的被忽視,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3、帶給別人副反應

你以孩子為理由獲取“福利”,自然會影響到其他人。最熱議的火車上調換上下鋪事件。當以孩子為理由換到下鋪的時候被換的人肯定會心裡不舒服。感覺自己無辜被“道德綁架”,自己好不容易搶到的下鋪卻無法享受。即使換成功,也破壞了別人的情緒。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4、導致孩子無法適應遭遇的不同狀況

就如前面提到換座位的那對父母,雖說那個位置離自助臺比較遠,但是也具有安靜、寬敞的優點;強烈換取下鋪的父母,也許讓孩子錯失了另外一個角度看窗外的風景;插隊買到票的家長讓孩子錯失了學會等待的良機,養成孩子易怒、沒有耐心、無法面對困難的壞習慣。

別讓“孩子”成為你給別人添麻煩的理由,“佔便宜”未必是福

​人生路很長,作為家長不可能陪孩子走完每一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比幫助孩子“走捷徑”要有意義的多。從今天起,不再說“我們家孩子想怎樣”,“我們家孩子還小”。孩子不應該成為你損害別人利益,謀取自身利益的藉口,孩子小更不是為所欲為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