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成語“指鹿為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講述的是秦朝權臣趙高的一段典故,現在更多的用來比喻、形容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而這段典故的出處記錄有兩處,詳情如下:

記錄原文一

  漢·陸賈《新語·辨惑》: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記錄原文二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這兩段大概意思相同的地方是:趙高指著鹿給秦二世胡亥說:陛下,這是馬。胡亥回道:丞相怕是認錯了吧,這是鹿。趙高說:陛下不信,可問朝中百官。而不同的地方是:陸賈說趙高騎鹿隨行,司馬遷說專程把鹿進獻給秦二世,並且這個進獻是有著目的,是想設下圈套看朝中百官有幾人是心向自己的。如果有人說是鹿,在日後將找機會假借法律中傷陷害除掉此人,令得朝中百官畏懼自己。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這個故事,想來大家多少都聽過幾次應該比較熟悉,但是歷史事實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

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11號墓中共出土了秦簡1155枚,近4萬字,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其中《語書》、《效律》、《封診式》、《日書》為原書標題,其他均為後人整理擬定。均為秦始皇時期人所手書,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秦簡絕大多數保存完好。文字為墨書秦篆,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時期,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佔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

1986年在甘肅天水放馬灘墓地,發現了秦代竹木簡牘460枚。內容是關於《日書》的,是研究古代數術的重要資料。簡文以小篆書寫,間雜隸書。文字一律書寫在篾黃面,篾青面無文字。每簡最多容43字,一般在25~40字之間。每簡書寫一條內容,至一章寫完,如有空餘,再寫不同的章節,其間用大小圓點和粗線段區分,以示分章。如遇轉行,必寫在與之鄰近簡的空餘處。經整理,內容有甲乙兩種《日書》和《墓主記》。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青銅臥鹿

睡虎地秦簡和放馬灘秦簡均有有關十二生肖的記錄。

記錄時代為秦朝時期的睡虎地秦簡《日書·盜者》的譯文記錄:

午日,午是鹿,如果午日被盜,小偷就長得長脖子細腿,身體有殘疾,長耳朵……

未日,未是馬,如果未日被盜,小偷就長得長鬚長耳,面容姣好,能歌善舞……

由此得出,睡虎地秦簡裡記載的不是“午馬”,而是“午鹿”,馬則是“未馬”。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青銅馬

但記錄時代為戰國後期的放馬灘秦簡,十二生肖卻和現代的我們從小學習的比較接近。

午,馬矣,盜從南方入,又從之出……未,羊。盜者從南方,又從出爾,在牢圈中。其為人小頸大腹出目,必得。”

這下子又變回了我們所熟悉的“午馬”和“未羊”。

從兩種秦簡記錄的出土地點看,上述這不同之處應該是一種地域差別。

睡虎地在湖北,屬於舊楚國文化地域。而放馬灘在甘肅,屬於秦國文化地域。

此外,可以作為相關印證的孔家坡漢簡裡記載的也是“午鹿”和“未馬”,而孔家坡在湖北,同樣屬於舊楚國文化圈。

由此得出,楚國風俗中與地支“午”相對應的生肖動物,是“鹿”,而秦國風俗相對應的生肖動物卻是“馬”。

作為法律規章嚴格的秦國,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地支生肖的解釋,而且這種分歧竟然一直持續到漢朝,可見這種地域對立非常嚴重。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到底是馬還是鹿?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日期的記錄標準,而且關係到了祭祀、占卜或者法律執行。打比方說:官府對一起盜竊案,小偷是按照鹿的特徵去找,還是按照馬的特徵去找,這是原則性的大問題!會導致兩處秦國官吏的占卜斷案原則,卻完全不一樣!

秦朝的執政根本,在於“書同文、車同軌”的天下統一性原則。天干地支,涉及到了更高層面的精神領域。度量衡要統一,祭祀占卜的干支標準更應該全國統一!

讓人可樂的成語背後,為何讓人如此心酸?

但是,秦朝統治階層內部的楚國血統非常深厚,幾代秦王和公子的后妃夫人都是楚國人,甚至幾名丞相也來自楚國。所以,楚國的一些文化影響,不可避免地滲入到了秦國內部。所以,“午鹿”的說法在秦國內部可能非常普遍,並且衝擊了秦國原有的生肖標準,直接干擾了祭祀、占卜甚至官府執法的嚴肅性。

趙高當時想法就是用鐵腕手段強行統一這個標準,“午”的生肖不許是鹿,只許是馬。祭祀、占卜、執法的標準,一律按照馬來,按照鹿來的,一律處死!因為在當時: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所以這也許就是導致誤傳中“趙高牽來一匹鹿,強迫大臣認作是馬”的一種可能性。。

另一種可能是因為當時關東已經遍地起義的主力就是楚國人,趙高也許想通過“是鹿還是馬”這個問題,對大臣中間那些思想傾向楚國的潛在分子予以甄別,統統幹掉以解決隱患,說白了就是肅清官僚隊伍,保持隊伍的純潔性。

當然,趙高的這種“陪臣執國命”的重大僭越行為和強硬的手段,給當時的秦朝官僚階層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力,所以出現了“指鹿為馬”這種傳說也不奇怪,但更多的是帶給人莫名的心酸

上述兩種可能僅為一家之言,做不得準,只是提供給廣大讀者一些平時不會觸及的訊息,多一種思考方向,和對生僻歷史知識的多一些瞭解。

但無論如何,中國的“十二生肖”標準以“午馬”流傳至今,也說明了後世官府的英明和老百姓的眼睛雪亮,破壞國家文化統一的都該徹底的,堅決的拋棄!

追索歷史,探尋過去。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關注本頭條號,我會持續更新這方面的內容,與大家共同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知識,謝謝大家支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