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峪溝-麻扎村

在火焰山東側背後,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谷底有一條小河流過,這裡就是土峪溝。它山谷陡峭,如火焰山般呈紅黃色,谷地小河兩邊種植葡萄,坡地上用生土築屋而居,形成村落。在上世紀初,有一幫德國人突然造訪了這個幾乎被人遺忘了的古老村落,領頭的叫阿爾伯特·馮·勒柯克。善良的村民為其提供住所和食物,還為其當嚮導在周邊尋覓古蹟,沒曾想從此小村的平靜被打破,併為此震驚了世界,即發現了吐峪溝千佛洞群。千佛洞見證記錄了一段極不平凡的宗教興衰史,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洞內的石窟、壁畫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佛教美術史、建築史的歷史依據和實物資料,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但也因文物的盜失為我們留下許多遺憾,特別是勒柯克對洞內佛教和摩尼教壁畫進行了大規模切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嚴重的後果。

新疆土峪溝-麻扎村

位於麻扎村的馮·勒柯克故居

這裡就是土峪溝麻扎村。村子掩映在白楊和桑樹之中,村子裡住著幾十戶維吾爾族人家。宏大的清真寺與雜亂的居室並立於溝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維吾爾族傳統和民俗風情。吐峪溝麻扎村全稱叫麻扎阿里蒂村,漢意為"麻扎的前方",因該村坐落在著名麻扎吐峪溝阿薩吾力開夫(原為波斯語,意為"住在洞裡的人們")麻扎的前方而得名。

我們從鄯善縣出發,穿過葡萄園綠蔭如蓋的羊腸小道抵達土峪溝時,正值驕陽似火,景區顯得比較冷清,沒幾個遊客。到售票處一問才知道原來土峪溝景區的千佛洞和峽谷風光一線已暫停開放兩三年了,只有麻扎村古村落可以遊覽,而且門票依然是30元/人。於是我們就沒買門票,自己在村裡轉,看見一戶人家院門開著,就一個幾歲的花眉花眼的小孩在院子裡玩耍,問他話他也似乎聽不懂,只是往房頂上看,原來他父母還在房頂蓋屋頂呢。我徵求主人意見問我們可不可以上樓頂看看?他們欣然同意。

麻扎村的先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黃黏土造房,並採用了砌、壘、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種形式,集生土建築之大成,是至今國內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築群,堪稱"中國第一土莊"。

他們就是用一些樹枝先鋪在平屋頂,然後再鋪上泥巴。我好奇地問:就這麼弄雨水不會漏進屋裡?他們說雨小,還不足以把屋頂的泥土溼透呢,當然不會漏水了。這時,小男孩兒也爬上了房頂,就在房頂的黃泥土上給他鋪了張毯子,坐在上面津津有味地吃葡萄。我說給他拍張照片,剛舉起相機,他就扔下葡萄雙手比"V"擺了個流行的Pose,看來他也是"見多識廣"的小孩了。

臨走,女主人還下樓來把放在桌上碗裡的一串葡萄給我們吃,我們本只想品嚐一兩顆以領其情,可女主人執意要把整串葡萄讓我們帶走。雖然她不怎麼聽得懂我們用漢語表達的謝意,但從她一臉的真誠與善良中,我們真切地體味到了新疆人民的友好情意。

新疆土峪溝-麻扎村

老鄉的葡萄真甜

在村裡轉一轉的,居然還轉進古村落裡去了。在麻扎村內保存有大量維吾爾民族的傳統民居,全是黃黏土生土建築,均是土木結構,有的是窯洞,有的是二層樓房結構,底層為窯洞,上層為平房,屋頂留方形天窗。有的窯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窯洞是用黃黏土土塊建成。其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即使從屋頂走也可達到串門的目的。古老民居的門窗都很古樸,但又蘊藏了深厚的文化。門框上刻有各種紋樣的木雕門鐺,有花卉形狀、幾何形狀和果實形狀。窗框窗格上的紋樣也是多種多樣,都反映了個人的喜好。甚至從門窗的不同製作中,讓人推測出房屋主人過去的職業、愛好或地位。

新疆土峪溝-麻扎村

麻扎村街景

由於遊人稀少,村裡旅遊經濟便不怎麼發達。只見路邊有幾個小孩子在賣小石頭,其中一個小女孩長得特別好看,大眼濃眉,扎著兩條毛尾,乖巧的笑容裡略帶些羞澀和緊張,我好想給她拍照。她說石頭是從火焰山撿來的,會給人帶來好運,按她的賣法,一元錢買一個拇指般大小的,還送一個小指這麼大小的。最後我們把身上的零錢都買了石頭,可一顆也沒有帶走,全部都把石子放回去了。小女孩說一天能賣十來塊錢呢,等開學了可以買文具和自己喜歡的書。願火焰山下這片真正的"熱土"能給孩子們帶來好運,擁有更加燦爛的明天。

漫步在村子的小路上,能真切地感受到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寧靜而安祥的生活氣息。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屋外安置有一張大床,一家人吃飯、睡覺、乘涼都在這張大床上進行(因為屋裡更熱,屋外晚上退涼快)。他們使用維吾爾語交際,信仰伊斯蘭教,穿著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飾,走親訪友的交通工具居然有古典式的驢車代步。儘管這裡的人們生活不寬裕,但在這裡生活的老人、青年、兒童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平靜、自足、幸福的神情,給人以純樸、悠閒、與世無爭的美好印象。

在石油人沒有來吐魯番地區開採石油之前,他們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石油人來到這裡後,幫著他們修通柏油馬路,他們的村子成了吐魯番著名的旅遊景點。他們和外界有了交流和溝通,彼此分享著不同文化所帶來的知識與快樂。

在這個神秘的古老村落,那溪邊穿著鮮亮民族服飾的洗衣婦女,坐在古老桑樹下頭戴花帽乘涼的白鬍子老人,那在如時光隧道的券頂窯房下散步的蒙紗老嫗和跟著遊客追逐嬉鬧的天真維吾爾族兒童,總給人帶來了無限的誘惑,它的文化,它的歷史,它的寧靜,讓人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如夢如詩,難以忘懷。

2019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