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大肉莊藏 宋代 陶製“磨喝樂”

在宋代的陶瓷中,偶爾能見到一些孩童形象的陶瓷塑像,它們往往神情呆萌,憨態可掬,衣著講究,就像隔壁領居家的熊小孩兒,只要不說話,還是挺可愛的。只是,我有些疑惑,這種看似沒有實際用途的宋代版“泥娃娃”,在宋代是幹嘛用的呢?難道僅僅是一個擺設件嗎?(中雅藝術網)

宋瓷裡的萌娃娃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宋 影青素胎童子

《青白瓷精品鑑賞》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宋 影青素胎童子

大肉莊藏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金 持蓮童子像

天津博物館藏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金 紅綠彩持蓮童子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宋代泥塑童戲像

鎮江博物館

這種孩童形象的陶瓷塑,在南北一些窯口均有生產,甚至會有其他材質製成的,它們在宋代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磨喝樂”,也會被宋人稱之為“泥孩兒”。它們並非純粹的擺設,而是七夕節婦女們用於“乞巧”貢奉品之一,也有求子的寓意。

像記錄宋代人文化生活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述:

“七月七夕,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裝欄座,或用紅紗碧籠,或飾以金珠牙翠,有一對直數千者,禁中及貴家與士庶為時物追陪。”

這段文字表明,在宋代,一到七夕節的那天,街市上就有許多“磨喝樂”售賣,就是這類泥塑、瓷塑的小人偶。其中有一些做的非常精緻、奢華,會用木頭雕刻圍欄、底座,用紅紗隔罩,或者是裝飾金銀珠寶點飾。無論是富貴之家,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備好此物。可見在宋代“磨喝樂”的流行程度非同一般。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瑤臺步月圖》頁,宋,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故宮所藏的宋畫《瑤臺步月圖》中,就有一名手拿托盤,托盤上放置“磨喝樂”人偶的場景。

這些個小人偶的功能算是搞明白了,不過這個名字卻令人不解,“磨喝樂”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個名字是帶有基因密碼的。

佛教中的護法神

“磨喝樂”,也作摩睺羅、魔合羅。目前對於其考證,最主流的一種說法,是源自於印度傳來——“摩睺羅迦”(mahoraga)。“摩睺羅迦”雖然是磨喝樂的來源,但其形象卻截然不同。這正是佛教經過一番中土化,在這片異國土壤生根、發芽、然後長出新枝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土文化和世俗的需求,所誕生的一個可親的形象。

我們在一些石窟、壁畫中,看到的摩睺羅迦,往往是一個威嚴、甚至是有些兇狠的護法形象。因其“蟒神”的人物設定,它往往是人身蛇頭,或者有蟒蛇纏繞的形象出現。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明代 摩睺羅伽像 彩塑

北京海淀大慧寺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四川巴中水寧寺第八號龕 摩崖石刻 盛唐;右側壁阿難、緊那羅、菩薩、天王、摩睺羅伽、力士、阿修羅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摩睺羅伽

你眼中的宋代泥娃娃,其實是佛教中的大護法

​榆林窟第25窟;圖中分別是:頭飾金翅鳥的迦樓羅是取龍為食的金翅鳥王,摩侯羅伽是大蟒神,人非人戴獅頭盔

“摩睺羅迦”為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八部包括: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他們是八種神道怪物,在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如果不瞭解這其中淵源,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有些可怕的“非人”護法神形象,與一個普通的世俗中的孩童形象,二者之間會有什麼關聯。

好啦,看完磨喝樂的兩副面孔,不知道你更愛哪一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