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網上有人問過:“古代的俠客是否腦子有病?動不動就去為了別人去殺人。”

“士為知己者死”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前面說過的兩位春秋刺客:

今天講的刺客是:豫讓。

故事要從春秋末年的晉國說起,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的制度讓其成為春秋五霸,但到晉平公時,六卿:“韓”、“趙”、“魏”、“智”、“範”、“中行氏”開始相互傾軋。

豫是晉國人,他前後是六卿中“範氏”和“中行氏”的家臣,但都沒有在兩家得到重用,默默無聞。直到到做了“智伯”的家臣後受到了重用,而且主臣之間關係很密切,智伯對他也很敬重。

後來,智伯向趙襄子進攻。當時,趙襄子和韓、魏合謀反將智伯滅掉了,消滅智伯以後,三家分割了他的國土。其中趙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也有說法是尿壺)。

戰亂中逃到了山中的豫讓心念著智伯對他的知遇之恩,就說出了著名的這句:

“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於是豫讓更名換姓,裝作服刑的囚徒來到趙襄子的宮中修繕廁所,伺機刺殺他。

等到趙襄子有次如廁,提前發現了豫讓,衣服裡面還藏著利刀。而豫讓直言不諱地說:“欲為智伯報仇!”

正當侍衛要殺掉豫讓,趙襄子說:

“彼義人也,吾謹避之耳。且智伯亡無後,而其臣欲為報仇,此天下賢人也。”

所以豫讓被放回了家。之後,終日思報君仇,他將漆塗在身上,使皮膚腫爛,剃掉鬍子眉毛,同時吞吃炭塊,使嗓子變啞使人認不出他的本來面目,去到街上乞討,就連他的老婆再街上遇到他都認不出來。

一天豫讓的朋友見到了他,驚呼,你不是豫讓嗎?憑著你的才能,委身侍奉趙襄子,襄子一定會親近你的,你再幹你想幹的事,難道不是很容易嗎!

豫讓卻說:“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大概意思就是說:“託身侍奉人家以後,又要殺他,這是心懷異心,這是不義。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使天下後世那些懷異心侍奉國君的感到慚愧。”


“士為知己者死”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豫讓


後來豫讓摸準了趙襄子要出來的時間和路線。在趙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於他必經之路的赤橋下。

在那天,當趙襄子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讓。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在橋下抓到了豫讓。

趙襄子責問豫讓:“您不是曾經侍奉過範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消滅了,而您不替他們報仇,反而託身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經死了,您為什麼單單如此急切地為他報仇呢?”

豫讓說:“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趙襄子很受感動,流著淚對豫讓說,你為智伯報仇,已算成名份了,我也寬恕過你,如今不能再放過你了。於是解下了佩劍,讓豫讓自殺。

豫讓呼天而號,淚與血下,知道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豫讓的事蹟傳開,趙國的志士仁人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為他的死而悲泣。至今赤橋尚在,後人改名為“豫讓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