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姚亦罡老師是一名心理學家,在教育的路上,他長年致力於研究整合西方心理學哲學和東方靈性學問,在支持個人心靈成長和組織潛能開發的專業方向上工作了近二十年。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在專業領域,亦罡老師成名已久。

理工科頭腦的理性與藝術家心靈的感性在姚亦罡先生身上得以和諧統一。參加過姚亦罡導師工作坊的朋友無不驚訝於他嚴謹的邏輯和通透的思辨能力,直指核心的洞察力及直面生活的感染力。

因為引領了太多的個人和團隊成長,他被讚譽為導師的導師。

作為中國女社特約導師,不只因為他和女社創始人王桂楊的個人緣分,也因為中國女社"引領女性獲得成長智慧"的幫助理念和他的道。

中國女社發起的中國女性成長工程,不是簡單的解決困難,而是通過智慧共享,引發女性成長的內生動力和獲得成長智慧。這完全在亦罡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範圍之內。

於是,他來了,成為中國女性成長工程的一致行動人。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每個人都在生命的"旅程"中,所不同的是,不同的人經歷不一樣,在旅程中體驗到的內在心情不一樣,看到的外在風景不一樣.....

當我們靜下來,看看今天我們在旅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壓力大、工作忙帶來的焦慮、迷茫和混亂。成功了、錢多了但恐懼和孤獨也更多了。天天講看透,卻看不透,天天講放下,卻放不下。而真正想要的自在、喜悅好像越來越遠......

所以,稻盛和夫說:人生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煉靈魂。

所以,最終的解決之道就是回到內在,回到本源,內聖而外王。

亦罡老師認為,深度認識自己,開啟覺察的大門只是一個"醒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是鍛鍊更有效的思維、情緒、身體三者的區分。發現、探索、揭露你的生命力量,使能量整合統一;看清你是如何成為現在的你,以及你將去哪裡?發現生命的目的和意義,創造新的可能性。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覺醒了自己,就進入了"叩門"的階段: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我們總會憑著自己的心叩開你要找的門,你要尋的路,通向光明。

叩門之後才能"回家",在本我中獲取能量,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更從容自信地達成目標,更遊刃有餘地面對生活;在各種關係中深入持久而富有活力;脫離生存的制約,開始真正的"生活";享受豐盛的"生命",重新聯結到你自己內在的力量;找到生而為你真正的本源。

戰"疫"以來,除了直接被感染的人群,受傷最深的大概就是那些生死一線的小企業和"覆巢之下"的"危卵"。

這個時候,企業家的生命力和底蘊得到了最大的考驗,能否解倒懸之危,最重要的在人。

一個普通人,只有覺醒自我,才能變得更強。

而一個卓越的領導者更需要具有高度的察覺能力,能夠察覺自己的思想、身體與情緒的體驗,挖掘內在動力,在最輕鬆最有能量的狀態下支持和激勵他人。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亦罡老師說,只有掌握卓越的領導智慧,提升個人修為與企業管理能力,才能成為內聖外王的領袖型 人才,這才是企業家應對各種危機的金盾戰甲。

不瞭解自我,不瞭解社會,不深入人性中,如何清晰你怎麼走到這裡,又將帶領你的團隊走向哪裡?有的領導者會疑問,我為公司樹立了目標,全力以赴衝在前面,可為什麼團隊完全跟不上來?那是因為你的團隊缺乏內生動力。

內生動力強的企業,如臂使指;缺乏內生動力的企業,"半身不遂"。

亦罡老師舉了一個"動力團體"課程的例子,為企業家做進一步的借鑑。

他說,動力性團體中成員獲得的經驗可以很輕易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人際關係更為自由。

動力團體就是一面鏡子,成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瞭解自己,鏡映出你的盲點。

同時,團體更容易"涵容"個體,抱持的態度使個體能夠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接觸到真實的自己,而這是個體成為更為完整的人的原因。

動力性團體安全的設置和穩定的關係為成員提供了安全的退行環境,重新為成員們提供機會慢慢成長。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只有打通從理論到實踐的"最後一公里",才能真正形成你所希望獲得的能力。

正如有人反映,看了很多溝通技巧的書,甚至還參加了溝通技巧的培訓,可根本用不出來。離開課程的範疇,還是一籌莫展。

亦罡老師說,這是因為你缺乏真實場景中和他人建立和諧關係的能力。

怎麼解決這種學習中的痛點?亦罡老師不厭其煩,更傾向於一對一或者面對面,做人文關懷的溝通和技巧的支持,一步步療愈內心的傷痛,鏈接內心深處的動力。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於是,現場對話、現場個案的能力成了亦罡老師教學的最大特色。幾句話,一個點,三下五除二,讓你茅塞頓開,充滿力量。

亦罡老師不喜歡用枯燥的理論去說明什麼,而是以實戰的模式,在每一個現場對話中去解構,真正產生效果的因素是什麼?而又是什麼阻礙了對話的進行,是什麼阻礙了關係的建立,是什麼阻礙了效果的出現?

從每一個現場個案中去帶出溝通的基本原則和關鍵因素,現場體驗,現場消化。

也許,我們不是企業家,也不是導師、能人,但我們依然需要活得明白、活得燦爛、激情豐盛。只有解決生命和生活中的種種困惑,才能獲取愛、美、成長、自由和喜悅。


中國女社導師專訪|姚亦罡:在你的領域中成就大師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