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唐朝以“貞觀之治”為興盛伊始,以

“永徽之治”而積累蓄力,

最終締結出獨一無二、空前絕後的“開元盛世”

卻又在短短几十年後的“天寶之亂”中倏然崩塌。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繁華的盛唐


“開元”“天寶”

“極盛”“衰落”

國家最高統治者雖未改變,

唐玄宗李隆基的執政理念、處事風格變化頗多,而由此帶來的朝廷氣象、社會風氣轉變則更加影響深遠。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唐玄宗李隆基


僅僅通過“迷信”這樣一個小的事項對比,就足以看出。



一、帝王“標配”

古代帝王很少有完全不迷信的。

開始時,他們宣揚“君權神授”,以此鞏固皇權,加強統治。

晚年時,他們留戀權勢,恐懼死亡,轉為求仙問道,以此期盼永生,妄圖長治久興。

《尚書·召誥》中有記載:“有夏服(受)天命。”

可見從夏商周開始,統治者就宣傳迷信思想,假託天命,為自己的正統性披上光環。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記載: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

可見千古一帝、首次完成大一統的秦始皇,痴迷“成仙”,以致輕易被方士所騙,更是留下“徐福東渡”,引後人各樣評猜。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徐福東渡




二、李唐“祖傳”

李唐一朝多有迷信之好

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曾對此嗤之以鼻。

《貞觀政要-卷六·論慎所好》中有記載;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

但當李世民年事已高,身體病痛浮現,心理愧疚不安之時,

他也開始沉迷於道教,信賴於丹術,即使服用後無效,依然不停尋覓。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中有記載,“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

李世民終就這樣一頭扎進自己曾萬分不屑的“妄求”之中。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身體不好,患有風眩症。

這加劇了他迷信和服食丹藥的程度。

《舊唐書·葉法善傳》(卷191)記載,“金丹難就,徒費財物,有虧政理,請核其真偽。”

這是葉法善勸阻李治的話語,因其“化黃金冶丹”,已經大大增加了損耗,兩三年之內就不下千萬

最終李治也未能求得己身康復,且給讓政武則天留下伏筆。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唐高宗李治


而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則尤為喜愛“祥瑞”,並致力於廣推佛法,修建寺院。

此類“祥瑞”多為人造,是武則天給自己登基篡唐鋪路。

最著名的就是“鳳凰來儀”

記載見於《資治通鑑·唐紀二十》:“有鳳皇自明堂飛入上陽宮,還集左臺梧桐之上,久之,飛東南去;及赤雀數萬集朝堂。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請。壬午,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乙酉,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丙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

其,實為飢餓的孔雀們,徘徊在佈滿鳥食的朝堂之上。

不願離去只為“恰飯”喲。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武則天




三、開元殺蝗

等到李隆基登上歷史舞臺之時,短短几年之間,唐朝就經歷了“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兵禍日久,元氣大傷,吏治也是腐敗混亂。

他的開局,並不那麼美麗。

而改號“開元”,則是他徹底掌握權柄的宣誓,也是他重現李唐輝煌的決心。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唐玄宗驪山講武大閱兵


此時李隆基,善於用人,願意納諫

尤其是在選擇宰相這一職位的時候。

多謀善斷的姚崇就是他精心挑選出來撥亂反正,重塑國家秩序的領頭人。

被譽為“救時宰相”的姚崇也沒有辜負李隆基的期待。

他上任之前就提出“十事要說”,劍指冗官、權貴、外戚,推動變革,力主新政。

“殺蝗”就是姚崇在李隆基的大力支持下推行的一項工作。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姚崇殺蝗


在現代科學看來,蝗蟲為害,殺之理所當然。

但在唐朝當時,並非如此。

從漢朝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應”學說之後,災害天譴觀念就尤為盛行

《漢書•董仲舒傳》卷56中有記載:“國家將有失敗之道,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讖告之”。

因此蝗災被認為是“惡政所致”,當時的應對是皇帝、官員自省其身百姓祈禱祭祀,以德感之。

《新唐書·姚崇傳》中有記載:“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也有記載:“民或於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

姚崇提出“殺蝗”時,“時議者喧譁”

黃門監盧懷慎曰:“凡天災,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殺蟲多,必戾和氣。願公思之。”

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災者當以德,昔劉聰除蝗不克而害愈甚。”

姚崇一一反駁,帝然之。

在李隆基的支持和大力推動下,姚崇主持殺蝗滅蝗工作,頗有成效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七》中記載: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飢。

即沒有造成重大的饑荒乃至人員傷亡。

此時的李隆基,勤政愛民,英勇果敢,慧眼識才,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確是明君無疑,實現了他勵精圖治的目標,復興大唐偉業,開創空前盛世。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唐玄宗時期唐朝疆域圖




四、天寶祥瑞

開元二十九年後,李隆基改元“天寶”

好好的年號為什麼要改呢?

因為“祥瑞”

《舊唐書》中曾有記載,“至開元二十九年,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雲有寶符在陝州桃林縣古關令尹喜宅」,發中使求而得之,以為殊祥,改桃林為靈寶縣。”

得此“寶符”,李隆基遂改元天寶


其中玄元皇帝即為老子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玄元皇帝老子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祥瑞”出現呢?

只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開元二十九年正月,唐玄宗聲稱自己夢見了始祖老子。

老子告訴他,他有“無疆之體”,還有“非常之慶”。

從此“祥瑞”頻出,特別是和老子有關的。

此時的李隆基年近六十,志得意滿,轉為沉溺享受

他為自己多年取得的文治武功驕傲不已,給自己上尊號

“開元天寶聖文神武”

其實這個時期的李隆基已將開元時期的執政優點悉數丟掉了。

他任用奸相李林甫,因其精明柔順,最會揣度上意。

他寵信貴妃楊玉環,不顧宗教倫理,不理天下非議。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楊貴妃


承平日久,文恬武嬉,繁花似錦,日漸奢靡。

直到“天寶之亂”倏然爆發,安祿山悍然起兵,李隆基才意識到,大唐的脆弱,已危如累卵



五、家天下的統治弊端

從敢於殺蝗,不懼天啟;

到愛好祥瑞,耽於享樂。

一個敢於挑戰歷年迷信思想的人,變成了

喜歡各種人造祥瑞的人。

而這個人還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在位僅三十年,李隆基就由盛世明君,轉為了昏庸之主

唐朝的由盛轉衰,已是無可避免之勢。

開元時期,政治清明,國富民強,不失為我國古代的黃金時期。

天寶時期,外戚干政,外強中乾,已成為我國古代的反面案例。

其實,這都是古代封建制度,高度中央集權,“家天下”的弊端。

國家興亡,高度依存於統治者所思所為。

直至今天,我們依然可以以史為鏡,在職場、企業中,要從制度上、執行中,提高警惕,避免由於領導者個人思想行為的轉變,造成整體的衰敗。

盛世悲歌:開元敢殺蝗,天寶愛祥瑞,從“迷信”看李唐衰落

影視劇中鼎盛的大唐




無論時間如何變更,大唐依然佇立在歷史中。

繁華絢麗,輝煌鼎盛,那是讓我們都魂牽夢繞的大唐。

萬國來朝,開放包容,那是讓我們都驕傲自豪的大唐。

博採眾長,兼容幷蓄,那是讓世界都交融前行的大唐。

文化發達,聲譽遠播,那是讓世界都牢記於心的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