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通過閱讀,我們獲得了一種生活方式,表達出一種生活態度。童年閱讀更是如此,每一個孩子閱讀的背後,都伴隨著父母、師長們的關切的身影;童年閱讀的經驗,必然也是童年生活全部經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太多,而閱讀只是其中並不顯眼的一部分,常常只有當它在我們心目中變得足夠重要的時候,美好的書籍據有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一席之地,才會成為可能。

不僅是孩子,大家都應當多讀些書。這一點,似乎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即便一個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大概也不會認為愛好閱讀是一個糟糕的習慣。

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託·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閱讀史》中寫道: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瞭解或是開竅。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在他看來,閱讀如同一種本能。

如果不將“閱讀”的概念侷限在文字書籍的狹義範圍,實際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閱讀。

早上起來閱讀天氣的變化,走在路上閱讀人群的面孔,坐在車上閱讀大街上的廣告,晚餐時間閱讀飯桌上的香味……閱讀,是我們與置身其中的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

我們捧讀一冊紙質的書籍,或者從手機的屏幕上讀一條微信、一則新聞或者一篇小說,也不過是一種“瞭解自身與所處”的行為,在“閱讀”的本質意義上並無差別。某種程度上講,閱讀是一種生存的需要。

正如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名言:“閱讀是為了活著。”

但閱讀對於人的意義,不僅如此。在百科全書的定義中: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

森林裡的野獸,也能夠在流動的氣味中解讀獵物的方位,判斷出正在靠近的威脅;

地底角落中的蟲蟻,也能夠從溫度和氣壓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地預測天氣的轉變。

動物也通過身體或聲音的各種語言進行交流,但是隻有人類,才具有自己的符號體系。

這種主要以文字、圖畫等形式呈現的符號體系,讓人類的經驗得以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凡爾納未曾真的周遊世界,但是他寫出了《八十天環遊地球》;我們並不認識凡爾納,但讀他的書,足不出戶就能體驗遙遠之地的神奇冒險。

動物不能理解過去和將來,不關心生活範圍之外的事物。但是人類可以,因為人類有文字和書籍。以閱讀的方式,人類的經驗從遠古時代延續至今天和明天,從最繁華的都市傳遞到最偏僻的鄉野。

詩人狄金森寫道: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

經由閱讀,我們與古往今來所有的書寫者傾情交流;一個閱讀者,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的吸收者和傳承者。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即使並不缺乏獲得書籍的機會,卻並無閱讀的習慣或者閱讀的能力?或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童年閱讀的缺失。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童年閱讀的缺失

俗諺雲:“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兒童智能的發展存在不同的敏感期或關鍵期,其中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出現在2歲左右,3歲半至4歲半會出現書寫敏感期,而閱讀敏感期則出現在4歲半至5歲半左右。

語言、書寫和閱讀,是相互關聯的。在敏感期內,兒童學習相應的技能會比較容易,而錯過這個時期則會發生學習困難,甚至影響終生。

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從小愛讀書的孩子,長大後也會繼續熱愛閱讀,但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喜歡讀書,則非常困難。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每個孩子,都只有一次2歲、一次4歲、一次6歲。當他錯過了這唯一的一次,到了12歲、14歲、16歲的時候,已經與許多美好的東西失之交臂,而且將永遠無法彌補。

童年閱讀,除了基本溝通的需要和文化傳承的自覺,還有更為實際的作用和意義。與獨立自主的成年人不同,兒童的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部世界為他提供的條件。

受能力等條件所限,兒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樣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行動,但他們可以在圖書和故事所營造的虛構世界裡天馬行空,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他們乘著想象的翅膀,高高地飛翔,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愉悅。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莫里斯·桑達克的圖畫書《野獸國》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能夠以極其簡明的方式,將無數孩子內心的語言真實地表達出來,幫助他們獲得情感上的撫慰,重新找回對這個世界的愛與信任。

與成年人一樣,孩子的生活中也會面臨疑惑、委屈,甚至情感上的壓抑;在他們成長的路上,也會遭遇對他們而言極其巨大的困難。

一本能夠引起共鳴的好書,既可以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避難所,也能幫助他們獲得情緒上的舒解,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對兒童而言,閱讀是來自於他們內心的渴望。

童年閱讀的經歷,會成為一個人足以回味終生的美好記憶。兒童文學作家彭懿曾經詩意地概括過童年閱讀的意義:

“因為有了童年閱讀,當我們回到童年的時候,在我們朦朧的記憶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螢火蟲,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因為有了書的陪伴,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奇異的色彩。兒時讀過的書,以及當時當地的情景,常常會深刻地留在記憶之中,成為抹不去的印記。

童年的閱讀,還會讓孩子的心靈更加豐富,更加柔軟,更加堅韌,讓他們漸漸變得強大起來。一個內心豐富的孩子,當他遭遇困難的時候,內心的支柱不會輕易折斷,很少做出極端的行為。

他們能更敏銳地感受到愛的存在,更懂得理解周圍的人與世界對自己的善意,也更懂得如何去愛人、愛世界,以及容納不完美的現實。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也會是一個更有能力感受和創造幸福的孩子。

“書籍,這所當代真正的大學,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使我們作內心的反省,是她最主要的影響。”托馬斯·卡萊爾這樣說。

孩子們通過閱讀書籍掌握各種知識,嘗試著瞭解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各種秘密。

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會在別人的故事裡,發現和觀察他們自己,完成對自我的認知。

閱讀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思考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與這個世界友好地相處。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在閱讀中,一個孩子也在尋找著前行的方向。面對寬廣的未來,他們不停地探求自我的邊界,不經意間讀到的一本書、聽到的一個故事,便可能讓他們找到自己夢想的目標,讓人生從此改變走向。

當然,閱讀永遠不可能是一種孤立的行為。

閱讀之所以重要,與其說是因為書籍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不如說是因為閱讀為我們提供了與世界溝通和交流的一座橋樑、一條通道。

通過閱讀,我們獲得了一種生活方式,表達出一種生活態度。童年閱讀更是如此,每一個孩子閱讀的背後,都伴隨著父母、師長們的關切的身影;童年閱讀的經驗,必然也是童年生活全部經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父母們而言,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或許還有許多比閱讀更重要的事情。

但我們知道,一個兒童讀者,也將會是一個終身閱讀者;幫助一個孩子親近書本、愛上閱讀,就是送給他一份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足以讓他享用一生。

假期將至,25條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好習慣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1、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來沒有陪孩子閱讀太早的說法,即便是他/她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讀書僅僅侷限在睡前時間。

給孩子讀上一本書同樣是一天新生活的美好開始。

對於小孩子而言,給他讀書講故事,有助於睡個舒服的午覺;

對於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學回家後,和他一起讀書,也是一種讓孩子放鬆的方式。

3、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你在閱讀。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說教,不如自己做個示範。

4、手頭上總是放上一兩本書。這樣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而不是讓孩子玩手機。

5、不要把讀書,視作對孩子的一種懲罰方式。要讓孩子明白,讀書是一種自律,他們既不是總是快樂的,也不是總是痛苦的。

6、經常帶孩子去家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選擇。

7、帶孩子參加讀書會。不是所有的讀書會都是針對大人的,有些書店或者出版社也會組織兒童專場。

8、送一本書作為孩子的禮物,而不是玩具或者電子產品。

9、給孩子讀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書。這樣你們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讀完了一起來討論。

10、參加或者自己創建一個讀書俱樂部。幫助孩子用閱讀將身邊的小朋友們聚集起來,大家可以一起讀書,一起討論。

11、教育孩子要善待書籍。不能亂扔亂放,更不能撕書。

12、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要有一些肢體動作。不要擔心自己動作過於誇張,大聲讀出來,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語調,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喜歡上聽你讀書。

13、選擇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鳴的書。

比如書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比較接近,或者選擇孩子最喜歡的話題。

14、沒有必要把整個故事或者章節講完。留點懸念不僅僅是電視劇的專利,也同樣適用於小孩子,他們會迫切想知道接下去發生什麼。

15、和孩子一起設立一個閱讀目標,達到目標的時候,給孩子獎勵。

16、鼓勵孩子自己創作一個故事,並鼓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個故事。

17、把書帶入你們家的節日傳統中。比如兒童節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一套他最喜歡的卡通書;在建軍節的時候,給孩子一套軍事題材的書。

18、放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字條或者照片在書裡。比如生日、畢業日或者孩子的一些小成就,這樣當孩子想去追憶往昔的時候,就會去翻這些書。

19、設立一些“家庭科研項目”。比如如何建造一個“蔬菜花園”或者設計一次長途旅行等,然後就和孩子一起鑽進圖書館吧。

20、確保孩子可以很容易的拿到家裡的藏書。把書放在較低的位置,在各個角落裡都散放一些,這樣孩子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

21、創造機會,讓孩子給其他人講故事或者朗讀。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以鼓勵大孩子給小孩子講故事。

22、不要把孩子的閱讀,只侷限於傳統的紙質書籍。電子書、手機閱讀、網上閱讀,都是可以的,只要確保內容的來源適合孩子。

23、選擇一些孩子最喜歡的角色相關的書。如果孩子喜歡米奇,那就找一本米奇是主角的故事書。讓孩子開心進入讀書狀態,是最主要的。

24、讀書之餘,帶孩子一起去看相關的電影,

這會讓孩子有進一步的直觀的認知。

25、設立家庭讀書日,使得讀書變成家庭的集體活動。


來源 | 明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