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要"见贤思齐焉"?

编者按: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本篇小节,能多加品味古人们深思后总结的道理。我们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家庭中,都需要向某一方面比自己贤能的人学习,并且要学会在相处中潜移默化地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靠近贤能的人,并且变得更为优秀。

品性|我们是否要

圣贤

  • 节选《颜氏家训》慕贤篇

古人说:"千年出一位圣贤之人,这已经像是朝夕一样快的事情了;五百年出一位圣贤之人,就像是肩膀挨肩膀一样近了。"这句话说明了圣贤之人的难得,二人之间的间隔如此之大。假使遇上了世上少有的明达君子,怎么能不去攀附他景仰他呢?

我在动乱的世间出生,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颠沛流离,听到的看到的事情都比较多了;遇上名人贤者,无法不神魂颠例地产生仰慕之心。人在年少的时候,精神与性情都还没有成形,和那些关系亲密的人相处,受到他们的熏陶浸染,虽然言谈举止没有花心思去模仿,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与相处的人相似了。何况是操守行为和技艺能力等比较容易学习的东西呢?

因此,和优秀的人相处,就好像待在一间开着芝草兰花的房间里,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了;与邪恶的人相处,就好像待在一间贩卖鲍鱼的商铺里,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臭不可闻了。墨子看到人们染丝而感到悲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君子与他人交往务必要慎重。孔子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颜、闵这一类的贤者,一生一世都难以得到啊!只要比我优秀的人,就足以让我尊敬了。"

世上的人们大多受到蒙蔽,对听到的传闻看得很重,对亲眼所见的东西看得很轻,对遥远的事物非常重视,对近处的事物不屑一顾。 从小一起交往结识的人中,如果有人成为圣贤人士,每次见面的时候也会加以戏弄,不会礼貌尊敬相待;处在别的乡里县城,稍微有一点点风吹草动,人们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表现出非常饥渴的样子。其实比较两人的长短,审核他们的优劣,也许远方的那个人还比不上身边的这个。所以鲁国人把孔子称为"东家丘"。昔日虞国的宫之奇,年龄比国君稍大,国君因为与他太熟而不尊重他,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导致国家灭亡,不能不对此多加留心啊。

品性|我们是否要

孔子学院

  • 知往鉴今

在当今社会,小抄小剽等现象屡屡皆是,这被古人认为是可耻的事情。他们认为采用别人的言论却看不起这个人,但凡一句话一个动作,只要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就要公开地称赞他,不能窃取他人的美行,来作为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地位卑贱的人,也要肯定他拥有的功劳。偷窃他人的财产,会受到刑罚的处置;偷窃他人的美行,会受到鬼神的责罚。所以除了法律能够约束的不道德行为,更多时候,向他人学习,向他人靠近也需要自我道德的约束。

品性|我们是否要

圣贤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