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只要你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應該知道:美國著名商超 Costco 被上海人擠爆了。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看到如喪屍圍城的畫面,沒聽過 Costco 的人,忍不住 OS:這裡面買東西不要錢?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為什麼大家不要命似的擠???


因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Costco ,是 “質優價廉”


諸多媒體都在報道瘋狂刷屏,感嘆 Costco 竟然能讓“把 1 元當 10 萬元花”的精明上海人沒命似地瘋搶,僅 5 小時就因客流爆滿被迫暫停營業!


霎時間,只有上海人能買到便宜的好貨,好像成了一種身份特權和地域優越感。


然而,不久,就有媒體和網友爆料稱,Costco 被同樣質優價廉的中國公司在 Costco 店內當場挑戰。

上海人被割了韭菜?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這家公司高管本來是組團去上海 Costco 參觀學習,沒想到去看了後劇情發生驚人轉變,一高管竟然當場發起懸賞:只要發現必要商城上的同類商品比 Costco 的貴,通過必要商城 APP,找到平臺客服,上傳相應證據,必要商城將給差價十倍的獎金!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這新聞一出,就驚呆了一眾吃瓜群眾!!!一向精明的上海人居然被騙了!那些排的隊,流的汗都白費了!


01.

這個 Costco,到底真的是國色天香,

還是用了營銷套路的美顏濾鏡,

欺騙了我們所有人?


開業沒幾天,特價的茅臺沒了,部分商品開始漲價。


有網友 po 出了媒體提到的產品對比圖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相信大家,看了對比圖,第一的直觀感受是:


右圖的東西更便宜!


什麼?這個號稱性價比之王的 Costco ,

竟然比某商城貴 30% 以上!


差距 30% 以上是什麼概念?

在家紡上,一年能省出 2 萬;

在美妝、化妝品上,一年能省出 5 萬,

算下來,一年差不多能省出一套房的首付吧。


咦?“便宜”難道不是 Costco 最大的招牌麼?


02.

Costco 瘋狂背後,

隱藏了什麼真相?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線下零售業營銷的套路極為純熟。

Costco 的本質,就是一個線下零售渠道。無論其如何吹捧,其商業目的只有一個:最大程度地讓客戶消費。

愛馬仕、飛天茅臺這樣的超級商品吸引消費者的爆品營銷

用“超大包裝肯定很值”的大包裝心裡暗示策略;

這背後的一切,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美國人打磨了上百年之久的線下零售套路,要來收割從小學習孫子兵法的中國人了?


沒想到,Costco 只經歷了“ 7 天”的“受寵若驚”。


更沒想到,在美國被奉為神一樣的 Costco,進入中國不到一個月,就被必要商城挑戰。


此事,連美國人都在推特上熱議,甚至請川普把必要列入制裁名單: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截圖源於 Twitter(推特)

如果 Costco 性價比之王的人設都會坍塌,還有沒有真心實意的零售商?


03.

中國黑馬,

把“性價比”做到了極致。


在 Costco 有一句名言,曾被各路零售行業從業者奉為格言——降低成本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銷售。

Costco 是如何提高銷售的?

Costco 用一筆錢進貨之後,一個月之內就能把貨物賣出去。這也就意味著,同一筆錢,Costco 一年可以週轉 12 次。

而其他同類普通超市,一年只能週轉 4 次。極高的週轉率才是保證 Costco 成本降低的核心關鍵。

古典零售領域,Costco 已經足夠優秀。但是:


如果說 Costco 是汗血寶馬,

那麼必要商城就是現代的寶馬。


一、是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的成本差異。


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差異之一是:在美國,地便宜,人工貴。而中國是反過來,地貴,人工便宜。


Costco 不懂中國,更不懂早已被電商“慣壞了”的中國網民: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二、兩家公司都深諳砍掉“中間環節”,但必要商城是砍掉“所有中間環節”。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磨鍊下,中國高端工廠早已發展到和日本、德國一較高下的地步。

越來越多的品牌,只不過是在中國工廠的研發、中國工廠的設計、中國的產品上,貼了個商標,然後乘以幾十倍,再賣給中國人而已。


其實,美國 Costco 上面大部分的貨品和中國必要商城上的貨品的“誕生地”都是中國。

商品往往從工廠,到了經銷商手裡,再到品牌、Costco、消費者,中間經過了層層的傳遞,每個環節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有什麼比從工廠直接發貨到消費者手中成本更低?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三、必要商城模式的核心是大牌工廠直供。

和 Costco 一年 12 次的週轉率不同,必要商城是大牌工廠直供,壓根就不玩週轉,完全是 0 庫存。


拿眼鏡舉例子,傳統眼鏡的鏡片都是有備庫的,不同的度數都要備好。就算它 25 度一個組合,這備貨量也已經很可觀了,眼鏡的價格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

必要商城協助工廠自建柔性生產線,真正實現靈活生產。所以在生產、下單之前,工廠=0 庫存。減去高額的庫存成本以後,自然售價也就下去了


著名自媒體人Keso在“畢勝的信任力經濟”一文中曾這樣寫道:

“五年來,作為必要的用戶,我沒有收到過一條來自必要的廣告短信。

幾乎所有被普遍採用的流量手段,畢勝都本能地拒絕,比如搞打折大促,搞會員制,因為在畢勝看來,如果打折才值,說明平時不值,如果會員才值,說明非會員不值。

必要可能是唯一一個自己不搞大促,也不參與別人家大促的電商平臺。在必要上,你不用等著6.18、雙11,什麼時候下單都不會虧。你永遠都不會有錯過今天,還要再等一年的糾結、困惑和迫不及待。”


Costco 這家誕生在上世紀 70 年代的零售貿易商企業,在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複雜的商業形態、先進製造業土壤之中,到底能撐多久,確實有待時間驗證。


長江後浪推前浪,陳舊的老模式,總歸不得不要給一些“思維活躍、不墨守成規”的新模式讓路。


04.

中國的必要商城和美國的 Costco,

到底誰更得人心?


目標用戶同樣是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級, Costco 和必要商城都深知,品質才是第一。


兩者對產品都進行著嚴格把控,Costco 有 4000 個單品,必要商城選了 5 年也只有 6000 個單品。


Costco 剛剛進入中國兩週,就遭遇了背靠中國製造優勢的中國公司的挑戰。

眾多媒體把一個年輕的中國企業推到前臺,讓他直面碾壓全世界零售的美國公司,誰能贏?必要憑什麼? Costco 能走多遠?


必要商城高品質背後,

還有一個更大的命題:


新國貨的崛起。


我們的國產消費品已然旱地拔起,成為影響世界的一股撼力。這背後是

工廠的研發實力和對產品的品控能力。


而必要商城的背後,是供應鏈的重組,是幾百家頂級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直接出口歐美、日韓、東南亞……等世界各地。


有報道說,曾經有個用戶在必要商城買了一件 200 元的床單,寄過來之後發現貼的是希某頓酒店 5000 塊的標籤,諮詢客服,才知道兩者是同一個生產流水線上下來的,不小心被工廠發錯了貨。


“原來我買的商品,真的是大牌品質啊。”


如果 Costco 是整合了優質商品,那必要商城是整合了優質製造。


05.

當上海人,

把美國商超擠爆到停業的同時,

駐京的美國大使們在幹嘛?

某外交公寓門口,快遞小哥拿著一堆網購包裹等待老外來簽收。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而這個包裹,正是來自必要商城的。


一個由原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助理畢勝創辦,獲得了中金、招商局等國家隊基金的投資,“直連用戶和大牌工廠”的商城。


與此同時,眾多商業大佬、經濟學家、企業高管、名人明星等也相對理性地選擇只過“必要”生活,成為必要的忠粉兒。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一位企業家在裝修房子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個商城裡的產品極具性價比。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凱叔講故事》的凱叔每天早上 10 點,坐在馬桶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刷該商城的每日上新。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一位快遞主管說,發往北京的該商城快遞包裹裡,地址顯示最多的就是北京朝陽區的眾多明星居住的某高檔小區李晨、何炅也住在這裡。


打起來了!被上海人擠爆停業的美國Costco收割了哪些人的···

憑什麼這些明星、名人、

身價上千萬上億的人,

竟然比我們還會過日子?


因為他們知道,光鮮是給別人看的,舒適是給自己穿的、用的。


用超級低的價格,也一樣可以買到奢侈品質的好貨。


你自己值錢又有品位,用一切都高貴。


況且,每個人都生活的不容易,裁員失業、求職困難、工資下降,我們都在被生活所挾裹著向前前行。


如果你想每個月都省下一筆錢,如果你想你的花唄、信用卡賬單少一點,又不肯將就自己,不肯放棄大牌的品質,

那麼,你必須得下載“必要”。


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精打細算”並不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