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 狗肉館或將不復存在

古往今來,六畜興旺是一個農業社會繁榮的標誌,也是老百姓生活幸福的寫照。六畜是指豬、牛、羊、馬、狗、雞這六種家畜,都是和百姓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而狗則是人類最早馴化飼養的家畜,既能幫人狩獵,又能看家護院,而在貴州關嶺的花江和貴定的盤江一帶成為盤中美食也是由來已久。

花江食用狗肉的歷史,據稱源自三國,距今已上千年。走進花江鎮,大街兩旁佈滿了經營狗肉的個體戶,其中,最有名的狗肉館就是郭正鵬開的,他在當地經營狗肉生意已有50餘年,有著“狗肉宗師”之稱,也是花江鎮狗肉行業協會的會員。

4月8日,農業農村部組織起草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該《目錄》涵蓋18種傳統畜禽和13種特種畜禽,列入《目錄》的動物,意味著能按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但大眾關注度較高的狗卻已不在目錄範圍。

意見徵求稿作了特別說明: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狗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 狗肉館或將不復存在

“若真不讓吃了,這個打擊就大了。”郭正鵬焦慮地說。據瞭解,花江狗肉用的狗都是農村喂的土狗,當地人稱其為“菜狗”,幾乎家家都有餵養,少的三五條,多的有十幾條,養上半年就能拿出來賣,一個普通農家,只要養上10條狗,不到半年就有上萬元的收入。

“花江狗肉整個行業鏈條上賴此為生者,不下20萬人。”郭正鵬說,狗肉產業在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中佔了很大比例,若真不能吃,這個損失實難估算。

據盤江狗肉飲食行業協會會長林榮海介紹,目前,盤江鎮的新老街上有近40家狗肉餐館,加盟的分店同樣遍佈貴州各地。就狗肉是否禁食的問題,一些老闆不無擔心地說,他們這裡是全國唯一一條只賣狗肉的街,若狗肉被禁食,整條街上的餐館將會關門,他們也將失去經濟來源。

一些經營者表示,若政策真禁吃狗肉,餐館肯定也會遵守法律,但希望能給個充足的理由和說法。

對於很多喜歡狗狗的朋友來說,吃狗肉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非常反感吃狗肉,主要是情感上接受不了”,“現在幾乎沒有專業的養殖場來養殖狗來食用,其來源問題存疑,食品安全隱患也多”。一些愛狗人士聽到農業農村部正在徵求意見的消息後,紛紛投了贊成票。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吃什麼是個人的權利,狗是六畜之一,吃了幾百年了,只要不吃法律禁止的,其他人工馴養的都可以吃,只要做好疫檢就好。

(文章綜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