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從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來看一個組織的決策流程

截止目前,美國確診214868例新冠肺炎,死亡2190人,日增病例超2萬。我們無意評價美國政府的表現,但對疫情之下美國政府的決策,可以與美國跨國公司來個比較,所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管中窺豹:從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來看一個組織的決策流程


先說說美籍華人吧。他們感同身受,與我們母語相通,所以溝通起來不會有太多語言誤差。然而,遺憾的是,即使到了3月3日,很多美籍華人還在做著美國政府應對疫情沒有問題的春秋大夢。有個老華人(加州大學某流行病學終身教授)是這麼說的:美國國會已經通過80億美金的專項經費,所有的CoViD-19的檢驗免費,大量試劑盒已經發往各州。結果是現在這個樣子。可見,活在自己虛擬的、想象出來的世界裡,挺可怕的。

現在世界500強裡面最強的還是美國隊,他們掌握了很多核心科技,沒有微軟的操作系統,我們沒法辦公,沒有GE的發動機,我們的飛機上不了天,這些跨國公司縱橫捭闔,做了全世界的老闆,也賺遍了全世界的錢,一個很大的因素是其強大的管理體系和高效的決策機制。當我們2020年還沉浸在下載馬雲阿里巴巴的釘釘時,美國的跨國公司們在20年前已經是人手一臺筆記本,他們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插上網線、登錄公司賬號就開始辦公。我們的差距實在太大,當然,很多中國公司已經開始有模有樣地學習了這樣一套體系。跨國公司的主管們各司其職,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迅速做出專業決策,從而支撐起一個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在全球各地攻城拔寨,無往而不勝。

然而,這樣一套決策機制,並沒有延續到美國政府的運行中去。

管中窺豹:從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來看一個組織的決策流程

表面上看,美國的聯邦和州相對獨立,民主制度下決策流程過長,似乎造成了決策的困難。但是,問題的癥結在於,終極決策人特朗普並沒有起到Decision Maker的作用。如果將其比喻成一個CEO:

管中窺豹:從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來看一個組織的決策流程
  • 第一,這個CEO決策是緩慢的,從二月一直到三月,沒有行動,沒有應對預案,如果這是在企業,這個CEO會被董事會直接炒魷魚:You are fired.
  • 第二,如此多的智庫還是不能讓這位CEO做出最終決策,可見,他是多麼不專業。這恰恰又跟美國跨國企業的CEO不一樣,因為跨國企業的CEO一般不是普選的,而且考察出來的,無論是從企業內部一步步提拔,還是從相同或相近行業直接挖過來的。這些CEO們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做上來的,非常熟悉企業每個層級的運作,因此做出的決策很少會不專業。但是,現在這位特朗普總統沒有任何政府管理經驗,這也在應對突發狀況時降低了決策的專業性。有人說過,要熟悉一個領域,至少要10000個工作時,這正好是5年時間,尷尬的是,他本身沒有經驗,又幹了不滿五年。
  • 第三,CEO的個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很多跨國公司的CEO新官上任之後各種組織架構調整和管理理念更新,但企業還是繼續運行,業務照常做,這裡面靠的是管理制度的約束,這是企業運行的底線。但是,如果一個CEO將過多的精力用於樹立、維護自己的形象,那麼他花在企業上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這對企業雖沒有太大副作用,但是也會使得企業裹步不前。從人力資源的性格分析看,美國企業的CEO很少有孔雀類型(喜歡炫耀和被誇)的人格,因為CEO的時間一刻千金,如果繼續瞎折騰下去,則受害的只有企業本身。
管中窺豹:從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來看一個組織的決策流程

100年前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時,有人研究出其0號傳染源是美國的一個農場。筆者無從考據,但是西班牙流感大爆發裡面也有一個詞是炎症風暴,現在這次新冠肺炎也有,可見人類其實並沒有完全從醫學上弄明白炎症風暴的問題所在

,也反映了人類在微生物和病毒面前是多麼的脆弱,生而為人,應該敬畏自然。

2020年3月28號,大量境外華人華僑急切湧入中國內地。在很多中國人的個人成長曆程中,這是第一次。在病毒面前,我們不用爭論過多,但是這一定說明了一點兒,咱們中國這片土地,現在代表的就是:信心。

我們相信,未來,當你說出中國兩個字的時候,不僅僅是自豪。還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