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把所有的苦悶告訴朋友,以為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可是你聽到的只是朋友的責備或者是一句輕描淡寫的安慰,你以為朋友可以完全理解你的苦楚,可是真實的事實是,從來就沒有感同身受,所謂的感同身受不過是你自己的自我安慰罷了,你的那些苦,那些淚水只要你自己知道,而朋友包括我們最親密的人,只是在表面上感受到你的痛苦而已。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下面這個血淋淋的故事告訴你,最真實的痛只有當事人懂得。

前不久,在我住的地方,有一個博士媽媽在生完孩子後的第20天跳樓自殺,我先來說說我對這件事的看法吧,首先我為這個剛剛降臨的生命感到高興但是想到在今後的歲月裡,她將再也感受不到母愛而覺得難過,其次,最讓我痛心的是,這麼年輕的生命就此了結,真的為她感到惋惜,我猜想她一定是再也無法承受內心的壓力,才會選擇輕生,否則誰會丟下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孤零零的世界上呢。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第一次去她的家裡是在她死後的第7天,我看到了哭的幾度暈厥的母親,我所有勸慰的詞語都感覺無法彌補此時老太太心裡的傷痛,我只是默默的看著她流淚,自己卻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睛,老太太告訴我,女兒選擇輕生的理由只有一個,那便是“婆婆因為她生的是女孩,很不高興,本來剛剛生完寶寶,可能多少有點產後抑鬱,加上老公也站在自己媽媽的立場說話,對自己的媳婦也是百般的嫌棄”,我知道這些並不是老太太為了博得我的同情而故意歪曲的事實,畢竟人都已經不在了,說那些多餘的責備也無濟於事,逝者為大,即使真的有太多的過錯,但是“他們家想要兒子”,這是不爭的事實,從我走進屋子,直到離開,我並未看到丈夫和他的母親表露出半點對過往的歉意和懺悔,這使得我深深地為她感到不值得,在那些日子裡她一定承受了無比的痛苦,可是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幫助她,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慘劇。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事情並沒有完,不久,這個話題成了樓下鄰里之間的談資,讓我感到氣憤的是,從這些談話裡,我沒有聽到半點對女孩子的惋惜,而更多的則是責備,她說:“至於嗎?我自己生了兩個孩子呢,哪裡這麼嬌貴,半點說不得呀”、她說:“我婆婆也經常嫌棄我不好,可是我從來都沒有往心裡去”,還有人說:“我看她的書是白唸了,這些道理都想不明白,還是博士呢”,還有人說“照我看呀,要是兒媳婦都像她這樣,以後兒子娶媳婦了,我們做婆婆的都要把兒她們供起來了”,這些人的感同身受在那裡,我不要求她們體諒剛剛失去女兒的老母親是什麼心情,我只是想說,人與人之間那最基本的溫情去了那裡呢?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這些人說了這些話,原因都在於,死的不是她,失去女兒的也不是她,她們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或許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吧。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生活裡類似的事情真的很多,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當事人的痛,而感同身受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希望罷了,我們喜歡在受到傷害或者是遇到困難後能可得到諒解和同情,以此來讓自己度過難關,可是現實卻並非如此,你只能痛苦著自己的痛苦,傷痛和磨難沒有人幫我們扛,我們唯有一顆無堅不摧的強大內心,才能戰勝生活賜予我們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