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破玩具才值多少錢,大不了原價賠你!”“四百萬。”

作為一個熱愛動漫的宅男宅女來說,平時最大支出是在購買動漫的周邊,通俗來說就是,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玩偶。這些玩偶看似平平常常,但單個的實際價值都要成百上千。

“一個破玩具才值多少錢,大不了原價賠你!”“四百萬。”

惟妙惟肖的玩偶們有一個可怕的天敵,就是來串門的“熊孩子”。很多動漫宅都會吐槽,“熊孩子”在自己房間呆一會兒,猶如狂風過境,寸草不留。

“一個破玩具才值多少錢,大不了原價賠你!”“四百萬。”

這類新聞屢見不鮮。

在日本,一個動漫愛好者,因為外婆的喪事,留宿了表妹一家,因為有小孩子留宿,所以特意將擺放動漫周邊的房間上鎖,並反覆叮囑過所有人,這個房間禁止入內。

即使如此,那個房間還是被動手能力超強的熊孩子打開,並把裡面的手辦、動漫周邊、遊戲、DVD,破壞一空——手辦玩偶被拆開、周邊被亂畫,現場一片狼藉。

當事人幾欲昏厥,之後一怒之下要求表妹一家對損壞的物品進行全部賠償,提出了四百萬的賠償金額。

表妹一家當場翻臉,“幾個娃娃怎麼可能這麼貴!”並揚言對方欺詐,要跟受害人對簿公堂。

當受害人將物品的購買清單列出來以後,表妹一家啞口無言,最後賠禮道歉,支付了賠償金額。

這是行動力比較強勢的一種,能夠追回一部分的賠償。但很多時候,事情都是不了了之,甚至道歉都很少能聽到。

我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自己東西被破壞的程度,遠遠沒有上一個故事主角那麼慘,但仍舊是讓我對“熊孩子”的破壞力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

我們家裡親戚朋友比較多,一般在爺爺奶奶生日的時候,大家都會到的很齊,小孩子來的尤其多,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把自己房間,甚至抽屜都鎖的嚴嚴實實的,以免被破壞。

以往我自己都在家裡,親自盯著這幫孩子,免得跑到我的房間進行破壞。

事情發生在我上高中那年,我不在家,週五是奶奶的生日,我週六中午回去的。

推開門家裡一片狼藉,生日宴會上剩下的東西都還沒有清理完,甚至衛生才打掃了一半。八歲的妹妹幫我開門的時候,臉色就很難看地看著我,還跟我說:“昨天一天那些孩子都沒人管,就跟放羊了一樣,在房間裡到處亂跑。”

“一個破玩具才值多少錢,大不了原價賠你!”“四百萬。”

比這個要亂的多了,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圖了

我心裡隱隱有點不好的預感,直到我推開自己房間的那刻,腦子嗡的一聲,嘴唇都在哆嗦。

自己的房間很小,沒有手辦,貼了幾張動漫的海報,剩下的空間放的全都是書,桌子上擺著一罐自己疊的星星和千紙鶴。而現在,玻璃瓶裡的星星少了一半,千紙鶴的繩子打成了結,海報也被鉛筆和圓珠筆劃了幾道深深的痕跡,地上散落的書,還有明顯的腳印和水漬乾透後的痕跡,拿起來看,還有幾頁書籍夾雜著菜湯的味道,封面花俏的,已經被撕開了一半。

我扔下行李,就問爸媽到底是哪幾家的孩子做的,我要挨個給他們打電話,要個說法。父母覺得為了這種小事,不至於要打電話要說法的地步,反而勸我,都是親戚,你又沒丟什麼東西,那些書擦擦還能看,別這麼小氣。這個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家庭,是孩子最早獲得為人處世、禮貌待人的地方。教養,教養,這是一個合成詞,教育,養育。

父母不光要給孩子提供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孩子是單純不知世事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們只會一味地模仿周圍的人,並不斷的重複得到表揚的事情。

我見過三歲出口成“髒”的孩子,罵爺爺奶奶,罵叔叔嬸嬸,罵父母,這種行為除了招來周圍人哈哈大笑聲,根本沒有懲戒,反而會得到摸頭的誇獎說小孩子學東西倒是挺快的,這類奇怪的“正向反饋”。

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在自己的習慣用語上會花費多大的代價進行糾正,因為這些髒話已經成為他們下意識的動作,甚至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說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句子。

我也見過活潑懂禮貌的小孩子。

第一次來我們家做客,他才三歲,進門以後,乖乖地跟在媽媽身邊,挨個給親戚朋友問好,給零食吃,會說:“謝謝小姨。”吃完的零食袋、水果皮會放在垃圾桶裡,找不到垃圾桶,就堅持一直拿在手裡,不會亂扔在地上或者直接撒在沙發上。

跟小夥伴一起玩,會很仔細的玩玩具,不會把玩具扔來扔去,也不會隨手把玩具放在碗裡。

後來去他們家裡做客,在自己家裡就沒有那麼拘束了,會給客人搬凳子做,給每個客人拿茶杯,大人說話的時候,在一邊安安靜靜地聽著,從來不插話。

桌子上的水果少了,會悄悄地趴在媽媽耳邊問,要不要再端一盤水果來。

這在熊孩子叢生的親戚裡,簡直就是一股清流的存在,甚至覺得這樣懂禮貌的孩子,身上是會閃閃發光的。

“一個破玩具才值多少錢,大不了原價賠你!”“四百萬。”

懂禮貌的孩子真的會閃閃發光

小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也是父母家庭教養潛移默化的體現。小孩子做錯了事情,不去告訴他錯的地方,反而用“孩子還小”“不懂事”這類藉口把事情搪塞過去,長此以往,小孩子自己就會形成一種認知——“這不是我的錯”,長大以後,就很容易成為逃避錯誤的藉口。

要養成一個筆直的參天大樹,在幼苗的時候,就要對彎曲的地方進行矯正,等長大了就太晚了。孩子同理,小時候不教,等長大了再告訴他道理,很多時候已經改正不過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