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讀詩|故事:馬澤平《歡歌》

草堂讀詩|故事:馬澤平《歡歌》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馬澤平的詩《歡歌》,也來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

馬澤平,回族,八零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有作品散見於《詩刊》《星星》《民族文學》《揚子江詩刊》《作家文摘》《詩潮》《漢詩》等刊物報紙以及年度選本。參加《詩刊》社第35屆青春詩會,著有詩集《歡歌》。

先聽聽《歡歌》這首詩吧:

歡歌

我們終於就要會面

時隔多年

我們已變得不再年輕

寡言,謹慎

不再談論應該信奉怎樣的神

陽光多麼明媚

我們握手,

不再抱怨彼此有過的壞脾氣

多麼親切

需要告知對方的,

都以眼神

和嘴角的笑意代替

我們點你愛吃的

甜品與果汁

要服務生準備素潔的床單

還有雙份的洗漱用具

我們沒有時間悲傷或者哭泣

——彷彿世間只此一日

《歡歌》是一首詩,也是馬澤平第一本詩集的名字。在為這本詩集做詩稿初選工作的時候,有朋友提出意見,覺得《歡歌》這個書名有些俗氣,有些隨意。但《歡歌》是馬澤平寫給他和戀人小小別後重逢的禮物,人生中的第一本詩集,馬澤平固執地以為,沒有什麼比這個名字更合適。

馬澤平和小小初識於網絡,2012年愚人節那天開始相戀,之後開始長達6年的愛情長跑。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最終沒能修成正果。

2018年夏天,馬澤平在午睡時夢到小小,她還是那麼年輕,頭髮剪短了,穿著花格子襯衣,坐在兩人初次見面的火車站站前長椅上等車。夢醒後馬澤平久久不能釋懷,就打電話給小小。那時候小小也剛結束一段新的戀情,他們在電話中聊起往事和彼此近況,聊起地域和信仰,不知不覺間電話通了一個多小時。臨近掛斷電話,馬澤平告訴小小,想去找她,小小在短暫的猶豫之後答應見面。

興奮、緊張、渴望、遲疑,訂好車票的瞬間,種種思慮一股腦全都湧上馬澤平心頭。他知道,或許兩人還是不能說服彼此放棄從小就養成的生活習慣,但還有什麼能比失而復得更值得歡愉和珍惜?在去往呼市的綠皮火車上,馬澤平一直在設想兩人重逢的情景,那些曾經熟悉的情景一一浮現在腦海中,於是就有了這首《歡歌》。

如今讀《歡歌》這首詩,馬澤平覺得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如果說它有什麼成功之處,那就是基本上解決了信息的有效傳遞問題——他試圖呈現給外界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他藉助文字打開了自己內心深處禁閉的情感大門。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馬澤平的詩歌《歡歌》,以及詩歌背後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读诗|故事:马泽平《欢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