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最近《少年派》熱播,劇中王勝男和林妙妙的爭吵,引起了好多網友的熱議。

從兒女的角度,很多人吐槽:"王勝男這個人物就是我媽本媽","像她這樣說話,我真的受不了"。

從媽媽的角度,很多人恐怕有苦難言:"我也不想發脾氣,可是孩子不吼就管不住","我們在等兒女道謝,兒女卻在等我們道歉"。

很多人不知道,情緒爆發的現象背後,藏著深刻的人性規律。我們只有看懂了爭執的深層原因,才能打破親子關係對立的困局。

《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一)

在《少年派》中,王勝男在一次家長會後發飆了。這場爭執充分演繹了情緒爆發的特點。

因為林妙妙考了班級倒數第一,王勝男非常失望,忍不住要和女兒好好談談。可是,原本是想激勵孩子的王勝男,卻對女兒展開了廣泛的打擊,從學習差開始,批評到沒有小姑娘樣,甚至連女兒聽話不留長髮也成了被攻擊的內容。

一個人情緒爆發的時候,看什麼都不順眼。表面看起來,她是在批評孩子,實際上,她只是不知道怎麼說,"我難受"。

王勝男不是個壞媽媽。在參加家長會的前一天,她還對自己說,"不管她考得多差,我都能接受"。可是,當情緒爆棚的時候,她自己也忘了自己的初衷。

表面看起來,王勝男生氣是因為女兒考得太差,可實際上,真正讓王勝男難以面對的,是丟臉的感受。

家長會上,前後桌的距離,兩個家長的境遇卻呈現出天壤之別。王勝男後桌就是學霸的媽媽。人家被一群家長圍著取經,而自己無人理會,這讓王勝男情何以堪。那一個鏡頭,意味深長。

當王勝男被丟面子的難堪感席捲了,她就忘了,女兒是重點中學實驗班的倒數第一,如果放在其他學校,成績未必如此糟糕;她就忘記了,女兒擅長文科,在理科班裡成績差,也是正常;她就忘記了,女兒心態好,遭受半年的打擊也沒有鬱鬱寡歡,這要省多少心……

女兒的這些優點,王勝男都看不到,因為,那一刻的難堪讓她無法承受。那個場景赤裸裸地在說,"你是個失敗的媽媽"。

《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一個人最難承受的,往往就是這種被否定的感覺。於是,人們要轉而向外攻擊,"不是我不好,而是你不好"。這是人性的普遍規律。就像林妙妙也是一樣,在被老媽一頓貶損之後,她也忍不住要指責老爸出氣。

如此向外攻擊,雖然能宣洩內心一時的情緒,長久下來卻會導致家庭中矛盾重重。

發完脾氣以後,我們又會面對什麼樣的場景呢?當孩子年幼時,看著他委屈的小臉,我們心疼得連連懊悔;當孩子青春期了,看著他一言不合離家出走,我們膽戰心驚。

不是孩子真的多麼糟糕,而是我們內心藏著難以面對的感受。看清楚情緒的真正來源,才有破解困局的出路。

(二)

"好好說話孩子不聽,非要吼他才管用",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倍感困擾的情形。

曾經,有個媽媽這樣向我描述親子溝通的僵局:

孩子要去遊樂場玩,我跟他商量好7點回家。到7點了,孩子卻各種央求,這個再玩一下,那個再玩一下,我都一一滿足他了。可是,他到穿鞋的時候又磨蹭,要幹這幹那,我實在忍不住,發火嚷嚷了他一通。

媽媽說,"我不發火孩子就不聽話,這到底要怎麼辦才好?"

《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我問媽媽,"你有沒有用一種堅定的表達方式,來告訴孩子'我不能滿足你了'?"

愛是需要資源的,而每個人的資源,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等等,都是有限的。我們有沒有清晰地讓孩子知道,到了某個程度,我就沒辦法滿足你了。

當到了約定好的時間,孩子跟媽媽央求幾次,媽媽都讓步了,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有沒有堅定地表達出拒絕呢?

當媽媽一次次讓步,把自己累得一點精力都沒有了,這時候,媽媽對自己說,"我無可退讓了,你再向我提要求,我就要發火了"。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不是孩子無法溝通,而是媽媽一直在選擇退讓。

這時候,媽媽需要再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只有在無可退讓的情況下才能支持自己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還剩20%的精力時就堅定地支持自己呢?為什麼一定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拿來滿足孩子的願望,然後讓自己退無可退呢?

並不是說孩子具有"媽媽不發火我就不聽話"的特點,而是說,媽媽一定要把自己壓榨到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可以支持自己。當媽媽被自己內心的信念所困,孩子就成了媽媽情緒的替罪羊。

不是孩子真的難以溝通,而是我們被自己的信念束縛著,才造成了這個困局。看清楚內心的枷鎖,才能真正破繭而出。

(三)

一個人的情緒,尤其是強烈的情緒,背後都有深層的原因。當親子關係陷入僵局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選擇向內看,這往往才是破局的方法。

《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有個朋友向我訴苦。她的孩子已經小學高年級了,做事時還是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朋友說:"從小我就幫他做時間管理,怎麼這麼久他還不會?!我不想對他發脾氣,可是每次看他磨蹭,我心裡都忍不住冒火。"

我問朋友:"你小的時候,媽媽有沒有因為你磨蹭而教訓你,或者她就是喜歡麻利的人,不喜歡慢吞吞的人?"

朋友說:"是啊,我媽就是個麻利的人。每次我做事慢了,她都會說我。"

我說:"因為媽媽不喜歡,所以你不敢慢,也就不敢讓孩子慢。"

朋友說:"這才是我冒火的原因嗎……"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比我們以為得更加深遠。

當我們童年時在某個場景下受到傷害,當時的情緒又沒有被接納、被宣洩,那麼,它就被積壓在潛意識深處。

當孩子出現了與我們當時一樣的行為,我們內心的傷害感就會被喚醒。而這份傷害的痛苦程度,真的讓人難以面對。於是,我們轉頭挑剔孩子,向孩子發火。

不是孩子真的問題累累,而是我們內心的傷被喚醒了。看清楚情緒的真正來源,才有了破解的希望。

《少年派》熱播:想破解無法好好說話的困局?先來看懂這場爭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我們也都想做一個更加理想的媽媽。讓我愛你,如你所是。

可是,這份養育孩子的初心,這份為人父母應有的包容,卻常常被生活中無法控制的怒火所湮滅。

當你真的束手無措的時候,當你真的弄不明白原因的時候,請向內看。

讀懂自己的內心,讀懂情緒的深層原因,生活的變化,才會真正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